舌
舌字的筆畫:6畫;
shé
ㄕㄜˊ
〔《廣韻》食列切,入薛,船。〕
1.舌頭。俗亦稱舌頭。
《詩·小雅·雨無正》:“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在竅為舌。”
王冰註:“舌,所以司辨五味也。”
《史記·張儀列傳》:“張儀謂其妻曰:‘視我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唐韓愈《赴江陵途中寄贈三學士》詩:“自從齒牙缺,始慕舌為柔。”
2.代指言語。
《論語·顏淵》:“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何晏集解引鄭玄曰:“過言一出,駟馬追之不及。”
《漢書·婁敬傳》:“上怒,罵敬曰:‘齊虜!以舌得官,乃今妄言沮吾軍。’”
《警世通言·桂員外窮途懺悔》:“桂生平日慣聽老婆舌的。”
3.指畚箕外伸的部分。
《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載翕其舌。”
4.泛稱舌狀物。如:帽舌;鞋舌;火舌。
5.指裝在鈴鐸內的錘。亦指管樂器的簧。
《書·胤征》“遒人以木鐸徇於路”孔傳:“木鐸,金鈴木舌。”
北周庾信《道士步虛詞》之七:“夏簧三舌響,春鍾九乳鳴。”
6.指古代箭靶兩旁上下超出躬的部分。
《儀禮·鄉射禮》:“倍中以為躬,倍躬以為左右舌;下舌半上舌。”
鄭玄註:“居兩旁謂之個,左右出謂之舌。”
7.姓。
春秋越有舌庸。見《國語·吳語》。
阅读:1538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