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脅

脅字的筆畫是:8畫

簡體脅字的筆畫:8畫;繁體脅字筆畫:10畫。

(脅,脅)

xié

ㄒ〡ㄝˊ

〔《廣韻》虛業切,入業,曉。〕

〔《廣韻》許欠切,去釅,曉。〕

〔《集韻》迄及切,入緝,曉。〕

1.身軀兩側自腋下至腰上的部分。亦指肋骨。

《儀禮·特牲饋食禮》:“長脅二骨短脅。”

胡培翬正義:“脊兩旁之肋,謂之脅。”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

孔穎達疏:“脅是腋下之名,其骨謂之肋。”

《莊子·秋水》:“蛇謂風曰:‘予動吾脊脅而行,則有似也。’”

《史記·範雎蔡澤列傳》:“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雎,折脅摺齒。”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羹臛法》:“用羊脅六斤,又肉四斤,水四斤,煮。出脅,切之。”

唐韓愈《雜說》之三:“即有平脅曼膚,顏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則人,其心則禽獸。”

《兒女英雄傳》第六回:“背上斜背著一個黃布包袱,一頭搭在右肩上,那一頭兒卻向左肩脅下掏過來繫在胸前。”

魯迅《野草·過客》:“赤足著破鞋,脅下掛一個口袋。”

2.旁邊。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渭水一》:“石長丈三尺,廣厚略等,著崖脅,去地百餘丈,民俗名曰石鼓。”

唐杜甫《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人安若泰山,薊北斷右脅。”

宋蘇軾《東坡誌林·雪堂問潘邠老》:“蘇子得廢園於東坡之脅,築而垣之,作堂焉,號其正曰雪堂。”

宋楊萬裏《和胡運幹投贈》:“來從月脅天心外,墮在冰甌雪碗中。”

3.挾持。

漢荀悅《漢紀·高帝紀三》:“脅燕定齊,南擁楚人之兵數十萬之眾。”

清黃鷟來《陳省齋先生〈閑止書堂集鈔〉序》:“當耿逆搆亂之始,先生自經不死,披緇不免,脅刃相見,抗言求死又不得。”

4.逼迫,威嚇。

《書·泰誓中》:“朋家作仇,脅權相滅。”

《荀子·富國》:“彊脅弱也,智懼愚也。”

《淮南子·本經訓》:“性命之情,淫而相脅。”

高誘註:“脅,迫。”

《淮南子·本經訓》:“明於性者,天地不能脅也。”

高誘註:“脅,恐也。”

《後漢書·許劭傳》:“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操乃伺隙脅劭。”

《新唐書·楊行密傳》:“全忠脅帝東遷。”

清劉瀛《珠江奇遇記》:“恐琴戀叔情,隨叔逃,又懼叔以勢脅。”

《老殘遊記》第三回:“及至各縣捕快捉來的強盜,不是老實鄉民,就是被強盜脅了去看守騾馬的人。”

5.通“翕”。收縮。

《漢書·王莽傳中》:“動靜辟脅,萬物生焉。”

顏師古註:“辟音闢,闢,開也。脅,收斂也。”

《漢書·吳王劉濞傳》:“脅肩絫足。”

顏師古註:“脅,翕也。謂斂之也。”

《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翡翠脅翼而來萃兮,鸞鳳翔而北南。”

李善註:“脅,斂也。”

6.通“拹(搚)”。折;拉。

《管子·大匡》:“使公子彭生乘魯侯,脅之,公薨於車。”

王念孫《讀書雜誌·管子三》:“‘脅’即‘拹’字之假借。”按,《公羊傳·莊公元年》作“搚幹而殺之”。搚,同“拹”。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渭水三》:“呂後祓除於霸上,還見倉狗,戟脅於斯道也。”

7.姓。

晉有脅施。見《金石萃編》卷九《晉皇帝三臨辟雍盛德頌碑》題名。

阅读:1320

●脅(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