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難
(八難,八難)
1.指漢張良向劉邦所陳八件難以做到的事。
楚漢戰爭期間,酈食其說劉邦立六國後以樹黨,張良為陳八難,乃止:一、難以制項籍之死命,二、難以得項籍之頭,三、難以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四、難以散府庫以賜貧窮,五、難以偃武行文不復用兵,六、難以休馬無所用,七、難以放牛不復輸積,八、難以不使天下遊士離去。見《史記·留侯世家》。
《漢書·高帝紀》:“﹝漢王﹞以問張良,良發八難。”
南朝梁蕭統《<文選>序》:“留侯之發八難,曲逆之吐六奇。”
唐白居易《和答詩十首·答<四皓廟>》:“八難掉舌樞,三略役心機。”
2.佛教語,難,謂難於見佛聞法,凡有八端,故名八難。按即地獄、餓鬼、畜生、北拘盧洲(亦作郁單越)、長壽天、盲聾瘖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後八種。一至三,即三惡道,惡業重,難以見佛;生北拘盧洲有樂無苦,不思修道;生長壽天,謂色界及無色界天長壽安樂之處,其逸樂遠勝北拘盧洲,更不欲修道;聾、盲、瘖、啞於求道皆有障礙;世智辯聰,自恃聰明才辯,不肯信佛;生於佛前佛後,無緣見佛。
南朝梁武帝《凈業賦》:“三途長乖,八難永滅。”
《西遊記》第八回:“解八難,度群生。”
阅读:118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