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驅
(馳驅,馳驅)
亦作“馳敺”。
1.策馬疾馳。
《孟子·滕文公下》:“吾為之範我馳驅,終日不獲一,為之詭遇,一朝而獲十。”
《漢書·賈山傳》:“又選其賢者使為常侍諸吏,與之馳敺射獵,一日再三出。”
顏師古註:“敺與驅同。”
唐杜甫《哀王孫》詩:“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待同馳驅。”
清楊思聖《入棧紀行》:“壯懷在馳驅,漫自賦感遇。”徐遲《直薄峨眉金頂記》:“一座大雪山,先顯現了它的腰身,然後顯出了它的高峰群,它的全貌。它如同蠟像,馳驅而來,無可比擬的巍峨。”
2.奔走;效力。
宋蘇轍《代張公祭蔡子正資政文》:“聲聞於朝,遂付兵樞,剔朽鉏荒,許之馳驅。”
清黃遵憲《<人境廬詩草>自序》:“余年十五六,即學為詩,後以奔走四方,東西南北,馳驅少暇,幾幾束之高閣。”
3.放縱。
《詩·大雅·板》:“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
毛傳:“馳驅,自恣也。”
唐李德裕《論遊幸狀·人君動敬天道》:“又古人雲:‘動人以行不以言,應天以實不以文。’伏維陛下稍節馳驅,以順天意。”
阅读:167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