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惡不悛
【成語】:長惡不悛
【拼音】:cháng è bù quān
【出處】:《左傳·隱公六年》:“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示例】:其有久為頭首,累受招安,~,及殺人眾多,情理巨蠹之人,自合依舊處死。 ★宋·李綱《申省措置酌情處斷招降盜賊狀》
【近義詞】:長惡靡悛
【反義詞】: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壞人
《左傳·隱公六年》:“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晉葛洪《抱樸子·疾謬》:“有不畏大人而長惡不悛者,下其名品,則宜必懼。”
《北史·宋遊道傳》:“長惡不悛,曾無忌諱,毀譽由己,憎惡任情。”
宋李綱《申省措置酌情處斷招降盜賊狀》:“其有久為頭首,累受招安,長惡不悛,及殺人眾多,情理巨蠹之人,自合依舊處死。”亦作“長惡靡悛”。
《隋書·煬帝紀下》:“朕以許其改過,乃詔班師,而長惡靡悛,宴安鴆毒,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阅读:137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