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克

克字的筆畫:7畫;

(參見剋)

ㄎㄜˋ

〔《廣韻》苦得切,入德,溪。〕

1.能夠。

《書·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

孔傳:“五教能從,無違命。”

《詩·齊風·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毛傳:“克,能也。”

宋葉適《陳秀伯墓誌銘》:“某常欲以吾祖為託,至是始克有言也。”

清侯方域《重修書院碑記》:“歷宋,而元,而明,至萬曆間,始克有鄭公再舉行之。”

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所餘尚二百餘葉,未知如何始克告竣?”

2.勝任。

《易·大有》:“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

孔穎達疏:“小人德劣,不能勝其位。”

明何景明《霍山辭》:“夫臣者以誠奉職,以道愛君,不克其職則恥,不得其道則止。”

3.完成。

《春秋·宣公八年》:“冬十月己醜,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

杜預註:“克,成也。”

4.能耐。

《淮南子·繆稱訓》:“中行繆伯,手搏虎而不能生也,蓋力優而克不能及也。”

王念孫《讀書雜誌·淮南十》:“克不能及,當為克不及。克,能也。言搏虎之力雖優,而服虎之能則不及也。”

5.戰勝;攻取。

《易·既濟》:“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呂氏春秋·愛士》:“﹝繆公﹞遂大克晉,反獲惠公以歸。”

高誘註:“克,勝也。”

唐韓愈《司徒兼侍中許國公神道碑銘》:“師道之誅,公以兵東下,進圍考城,克之。”

《水滸傳》第九九回:“且說盧俊義等已克汾陽府。”

郭沫若《北上紀行》:“才欣克遼瀋,又聽下徐淮。”

6.制服;克制。

《書·洪範》:“沈潛剛克,高明柔克。”

《左傳·昭公十二年》:“王揖而入,饋不食,寢不寐。數日。不能自克,以及於難。”

漢揚雄《法言·問神》:“勝己之私謂克。”

唐韓愈《太學生何蕃傳》:“蕃,純孝人也,閔親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諸生歸養於和州。”

7.殺。

《書·牧誓》:“弗迓克奔,以役西土。”

孫星衍疏引鄭玄曰:“克,殺也。”

《春秋·隱公元年》:“鄭伯克段於鄢。”

穀梁傳:“克之者何?殺之也。”

8.害,損傷。

漢陸賈《新語·至德》:“外驕敵國,內克百姓。”

9.好勝;忌刻。

《論語·憲問》:“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何晏集解引馬融曰:“克,好勝人也。”

《左傳·僖公九年》:“無好無惡,不忌不克之謂也。今言多忌克,難哉。”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王右軍與王敬仁、許玄度並善,二人亡後,右軍為論議更克。”

《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詔下》:“京(蔡京)褊忮貪克,峻條令,為炮熏刳斮法,下愁毒,為軍中所逐。”

10.猶訓斥,教訓。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一章:“周大勇說:‘他叫“年青的老革命”倒好點,一叫“周大勇同誌”,那十回有九回是克我。嘿,我算摸透咯!’”高雲覽《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昨天,他們三個還聯合起來克了四敏一頓呢!”

11.消化。參見“克食”。

12.猶如。

《史記·律書》:“且兵兇器,雖克所願,動亦秏病。”

劉淇《助字辨略》卷五釋雲:“此克字,猶雲如也。”

13.猶及。

《文選·班固〈東都賦〉》:“原野厭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

秦項之災,猶不克半。”

李周翰註:“比於秦末項羽之災,猶未及此之半。”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樂府一》:“﹝晁次膺﹞效樂府體屬詞以進,名《並蒂芙蓉》。上覽之稱善,除大晟府協律郎,不克受而卒。”

14.古代灼龜甲蔔吉兇,其裂紋相交錯者謂之克。

《書·洪範》:“乃命蔔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

孔傳:“兆相交錯。”

15.古國名。

王國維《觀堂集林·克鐘克鼎跋》:“觀克鐘克鼎出土之地並克鼎中錫土之事,克之疆域蓋遠矣。

克器出於寶雞縣南之渭水南岸,殆克之所都。”

16.﹝法gramme﹞公制重量和質量單位,一克等於一公斤的千分之一。舊稱公分。

17.藏語的容量單位。如以克量青稞,一克容量重約二十五市斤。

18.藏語的土地面積單位。一克地就是可以播種一克種子的土地,約合一市畝。

19.限定;約定。

《宋書·南郡王義宣傳》:“義宣因此發怒,密治舟甲,克孝建元年秋冬舉兵。”參見“克日”、“克期”。

20.通“刻”。銘記;雕刻。

《詩·大雅·雲漢》:“後稷不克。”

鄭玄箋:“克,當作刻。刻,識也。”參見“克絲”。

21.通“核”。

《書·呂刑》:“其罪惟均,其審克之。”

《漢書·刑法誌》引作“其審核之”。

《管子·七臣七主》:“數出重法,而不克其罪,則姦不為止。”

王念孫《讀書雜誌·管子九》:“引之曰:克讀為核,不克其罪,謂不核其罪之虛實也。”

22.同“剋”。

阅读:2500

●克(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