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薄
(虛薄,虛薄)
1.空虛淺薄;浮淺。
晉袁宏《後漢紀·光武帝紀五》:“叔對曰:‘始得明公辟,且喜且懼。何者?喜於為明公所知,懼於虛薄不能宣益拾遺。’”南朝陳徐陵《為貞陽侯重答王太尉書》:“忽荷不世之恩,仍致非常之舉,自惟虛薄,兢懼已深。”
《隋書·禮儀誌一》:“顧惟虛薄,德化未暢,夙夜憂懼,不敢荒怠。”
清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卷四:“詩乃心聲,性情中事也。發乎情,止乎禮義,故謂之性。亦須有才,乃能揮拓;有學,乃不虛薄杜撰。”
2.虛浮,不篤實。
晉幹寶《晉紀總論》:“風俗淫僻,恥尚失所,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談者以虛薄為辯而賤名儉。”
《易·大畜》“剛健篤實”唐孔穎達疏:“若無篤實,則虛薄也。”
明方孝孺《答王仲搢書》之五:“今世有賢者作,當以躬行為先,一反澆陋之習,以表正海內,庶幾有所益,豈宜復增以浮辭而長其虛薄邪?”
3.形容光色清明。
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上:“《博雅》:瑟瑟,碧珠也。
《杜陽編》有瑟瑟幕,其色輕明虛薄,無與為比。”
阅读:134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