駹
駹字的筆畫:17畫;
máng
ㄇㄤˊ
〔《廣韻》莫江切,平江,明。〕
1.面、額白色的黑馬。
《爾雅·釋畜》:“面顙皆白,惟駹。”
《玉篇·馬部》:“駹,馬黑,白面。”
2.青色馬。
《漢書·匈奴傳上》:“匈奴騎,其西方盡白,東方盡駹,北方盡驪,南方盡騂馬。”
顏師古註:“駹,青馬也。”
3.雜色。
唐柳宗元《晉問》:“或赤或黃,或玄或蒼,或醇或駹。”
4.指雜色牲。
《周禮·秋官·犬人》:“凡幾珥沈辜,用駹可也。”
鄭玄註引鄭司農曰:“駹,謂不純色也。”
賈公彥疏:“駹,謂雜色牲。”
5.古部族名。
漢武帝時以其地置汶山郡,在今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和汶川、理縣一帶。
《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因朝冉從駹,定笮存邛。”
李善註引服虔曰:“冉、駹、笮、邛,皆蜀郡西部也。”
《史記·西南夷列傳》:“自筰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冉駹最大,其俗或土箸,或移徙,在蜀之西。”
清朱琦《新鐃歌·太金川》:“莽莽金沙兮瀘水絕,冉駹外僥兮萬山崒崒。”
阅读:109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