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貶
(褒貶,褒貶)
1.贊揚或貶低。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威德所生》:“《春秋》采善不遺小,掇惡不遺大,諱而不隱,罪而不忽,□□以是非,正理以褒貶。”
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春秋》雖以一字為褒貶,然皆須數句以成言。”
清曾國藩《<經史百家簡編>序》:“梁世劉勰、鍾嶸之徒,品藻詩文,褒貶前哲,其後或以丹黃,識別高下,於是有評點之學。”
秦牧《<長河浪花集>序》:“雖然采取的是談天說地、描繪山川、辨析名物的方式,這裏面,實際上也都寄寓著對人物褒貶的命意。”
2.批評;指責。
明李贄《復麻城人書》:“此詩俗子輩視之便有褒貶,吾以為皆實語也,情可哀也。”
《紅樓夢》第十四回:“鳳姐雖然如此之忙,隻因素性好勝,惟恐落人褒貶,故費盡精神,籌劃的十分整齊。”
冰心《最後的安息》:“死丫頭!你倒會背地裏褒貶人,還怪我不拿你當人看待!”
阅读:250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