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
(前輩,前輩)
1.稱年輩長、資歷深的人。
漢孔融《論盛孝章書》:“今之少年,喜謗前輩。”
唐杜甫《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詩:“古人不可見,前輩復誰繼?”
《宋史·田晝傳》:“議論慷慨,有前輩風。”
魯迅《且介亭雜文·從孩子的照相說起》:“‘爸爸’和前輩的話,固然也要聽的,但也須說得有道理。”
2.唐代稱進士及第者為前輩。
宋王讜《唐語林·文學》:“其都會謂之舉場;通稱謂之秀才;投刺謂之鄉貢;得第謂之前輩。”
明胡震亨《唐音癸籤·集錄一》:“省試詩有前輩詠題詩集,採開元至大中省試詠詩三百五十篇,四卷。”
3.為唐代進士間互表尊重的稱呼。
唐李商隱有《和韋潘前輩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李使君》詩,馮浩註:“本集有《十字水期韋潘侍禦同年》,而此乃曰前輩。下篇劉韋二前輩不書其名。”
4.清代翰林稱先己三科入院者為前輩。
清阮葵生《茶餘客話·按科分敘前後輩》:“於前輩老中翰致敬盡禮。公讌之日,拂座奉卮,皆長揖甚恭。”
《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從次日起,便去拜房師,拜座師,認前輩,會同年。”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二二序:“丁酉重九,與徐星伯前輩、吳虹生同年,連騎遊西山之寶藏寺,歸鞍驟雨。重九前三夕作此詩,擱筆而雨。”
阅读:137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