揲
揲字的筆畫:12畫;
I
shé
ㄕㄜˊ
〔《廣韻》食列切,入薛,船。〕
1.按定數更叠點查物品。
《易·繫辭上》:“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孔穎達疏:“分揲其蓍,皆以四四為數,以象四時。”
朱熹本義:“揲,間而數之也。”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五:“蓋公於束縑內選擇邊幅,舒卷揲之。”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引清黃自先詩:“手揲神蓍自轉環,目縣冰鏡照人顏。”
2.積纍。
3.取。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揲荒爪羃,湔浣腸胃。”
元無名氏《黃花峪》第二摺:“聽的道揲水寨多兇少吉。”
II
dié
ㄉ〡ㄝˊ
〔《廣韻》徒協切,入帖,定。〕
1.摺叠。
唐劉駕《長門怨》詩:“閒揲舞衣歸未得,夜來砧杵六宮秋。”
元劉致《一枝花·羅帕傳情》套曲:“一家,無二,隻除是護枕放呵,又怕那揲被鋪床小小妮子,覷的來因而。”
2.同“蹀”。
III
yè
〡ㄝˋ
〔《廣韻》與涉切,入葉,以。〕
1.簸箕之舌。
《管子·弟子職》:“執箕膺揲,厥中有帚。”
尹知章註:“揲,舌也。”按,《禮記·曲禮》作“擖”。
孔穎達疏:“擖,箕舌也。”
2.通“鍱”。椎物使薄。
《淮南子·說山訓》:“譬猶陶人為器也,揲挻其土而不益厚,破乃愈疾。”
阅读:124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