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軔

簡體軔字的筆畫:7畫;繁體軔字筆畫:10畫。

(軔,軔)

rèn

ㄖㄣˋ

〔《廣韻》而振切,去震,日。〕

1.用來阻止車輪滾動的木頭。

《楚辭·離騷》:“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王逸註:“軔,搘輪木也。”

洪興祖補註:“軔,止車之木,將行則發之。”

《漢書·揚雄傳下》:“是以車不安軔,日未靡旃,從者仿佛,骫屬而還。”

宋王安石《仁宗皇帝輓辭》之四:“宮中垂曉軔,西去不更回。”

清邵岷《長歌留別江漢諸同學》:“我生足跡遍九州,發軔便為荊楚遊。”

夏曾佑《小說原理》:“今為條析其理,未能盡也,以為解人嗜小說之故之發軔雲爾。”

2.停止,阻止。

《後漢書·申屠剛傳》:“諫不見聽,遂以頭軔乘輿輪,帝遂為止。”

晉葛洪《抱樸子·任命》:“然車跡不軔權右之國,尺牘不經貴勢之庭。”

3.指車輪。

《文選·潘嶽〈懷舊賦〉》:“轍含冰以滅軌,水漸軔以凝冱。”

李善註引顏延之《纂要解》:“車跡曰軌,車輪謂之軔。”

4.牢固。

《管子·制分》:“故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乘瑕則神。”

尹知章註:“軔,牢固之名也。所攻既堅,則軔而難入。”

5.柔弱;懶散。

《荀子·富國》:“其禮義節奏也,芒軔僈楛,是辱國已。”

楊倞註:“軔,柔也,亦怠惰之義。”

6.通“仞”。

《孟子·盡心上》:“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趙岐註:“軔,八尺也。”

阅读:1385

●軔(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