烝
烝字的筆畫:10畫;
zhēng
ㄓㄥ
〔《廣韻》煮仍切,平蒸,章。〕
〔《廣韻》諸應切,去證,章。〕
1.古代指冬祭。
《書·洛誥》:“戊辰,王在新邑,烝祭歲。”
漢班固《白虎通·宗廟》:“宗廟所以歲四祭何……冬曰烝者,烝之為言眾也,冬之物成者眾。”
2.泛指祭祀。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四:“社而賦事,烝而獻功。”
3.升,指古代祭祀或宴饗時以牲體置於俎上。
《左傳·宣公十六年》:“原襄公相禮。殽烝。”
杜預註:“烝,升也,升殽於俎。”
《國語·周語中》:“晉侯使隨會聘於周,定王享之餚烝。”
韋昭註:“烝,升也,升折俎之餚也。”
4.進。進獻。
《詩·周頌·豐年》:“為酒為醴,烝畀祖妣。”
鄭玄箋:“烝,進。畀,予也。”
5.進。召之前來。
《詩·小雅·甫田》:“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毛傳:“烝,進;髦,俊。”
高亨註:“烝,進也,即召他們前來之意。”
宋葉適《李仲舉墓誌銘》:“髦士,非科舉所謂士也;譽之所不加,烝之所不及,科舉蔽之也。”
6.用蒸汽加熱。後作“蒸”。
《詩·大雅·生民》:“釋之叟叟,烝之浮浮。”孔穎達疏:“炊之於甑爨而烝之,其氣浮浮然……既烝熟乃以為酒食。”
《楚辭·招魂》:“炙鴰烝鳧,煔鶉敶隻。”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君得哀家梨,當復不烝食不?”宋蘇軾《東坡酒經》:“吾始取麵而起肥之,和之以薑液,烝之使十裂。”
7.熏蒸。
《墨子·節用中》:“逮夏,下潤溼,上熏烝。”
《楚辭·招魂》:“青驪結駟兮齊千乘,懸火延起兮玄顏烝。”
王逸註:“其火延及燒於野澤,煙上烝天使黑色也。”
8.指氣體上升。
《國語·周語上》:“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
韋昭註:“烝,升也。”
漢王充《論衡·自然》:“下氣烝上,上氣降下,萬物自生其中間矣。”
唐韓愈《永貞行》:“湖波連天日相騰,蠻俗生梗瘴癘烝。”
宋蘇軾《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雲烝作霧楷,火滅噀雨巴。”一本作“蒸”。
9.久,長久。
《詩·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禦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毛傳:“烝,填。”
鄭玄箋:“當急難之時,雖有善同門來,久也猶無相助己者。古聲填、窴、塵同。”
馬瑞辰通釋:“填、塵同聲,猶古田、陳同聲。
孫炎曰:‘烝,物久之塵。’據《史記集解》引韋昭曰:‘陳,久也。’知‘塵’即‘陳’之同聲假借。”
章炳麟《董逃歌》:“吾衰三百年,刑天烝舞幹。”
10.眾,眾多。參見“烝人”、“烝民”。
11.國君;君王。
《書·立政》:“夷、微、盧烝、三亳阪尹。”
周秉鈞易解:“烝,君也。”
宋孫奕《履齋示兒編·總說·後皇烝辟君主》:“烝,眾也。謂禦眾之君也。”
12.孝德。
《隸釋·漢高陽令楊著碑》:“聞母氏疾病,孝烝內發。”參見“烝烝”。
13.美。贊頌之辭。
《詩·大雅·文王有聲》:“文王有聲,遹駿有聲。遹求厥寧,遹觀厥成。
文王烝哉!”陸德明釋文:“烝,《韓詩》雲:‘美也。’”南朝宋王韶之《宋四廂樂歌·殿前登歌》:“烝哉我皇,固天誕聖。”
14.下淫上。指與母輩通奸。
《左傳·桓公十六年》:“衛宣公烝於夷姜。”
杜預註:“夷姜,宣公之庶母也。上淫曰烝。”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貴家一傭奴……誣主人帷薄不修,縷述其下烝上報狀。”
15.細柴。
阅读:105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