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
(獨坐,獨坐)
1.一個人坐著。舊題漢李陵《答蘇武書》:“獨坐愁苦,終日無睹。”
唐王維《竹裏館》詩:“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清方文《宛陵雨中訪蔡四芹溪》詩:“與其獨坐愁心煩,何如赤腳著短褌。”
2.專席而坐。亦謂驕貴無匹。
《後漢書·宣秉傳》:“光武特詔禦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會同並專席而坐,故京師號曰‘三獨坐’。”
《後漢書·宦者傳·單超》:“其後四侯轉橫,天下為之語曰:‘左回天,具獨坐,徐臥虎,唐兩墯。’”李賢註:“獨坐言驕貴無偶也。”
3.唐人因《後漢書·宣秉傳》中“三獨坐”之事,遂以“獨坐”為禦史中丞別名。
唐杜甫《奉送郭中丞兼太僕卿充隴右節度使》詩:“通籍微班忝,周行獨坐榮。”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三》:“李尋為獨坐,三臺肅畏,而升相府。”
宋洪邁《容齋四筆·官稱別名》:“唐人好以宅名標榜官稱……中丞為獨坐,為中憲。”
阅读:106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