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奉字的筆畫:8畫;
I
fèng
ㄈㄥˋ
〔《廣韻》扶攏切,上腫,奉。〕
1.捧著。
《禮記·內則》:“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
《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柙,以次進。”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貢舉》:“進士張繟,漢陽王柬之曾孫也。時初落第,兩手奉《登科記》頂戴之,曰:‘此千佛名經也。’其企羨如此。”
2.進獻。
《周禮·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
鄭玄註:“奉猶進也。”
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中:“太宗將致櫻桃於酅公,稱‘奉’則以尊,言‘賜’又以卑,乃問之虞監,曰:‘昔梁武帝遺齊巴陵王稱‘餉’。’遂從之。”
清獨逸窩退士《笑笑錄·平泉詩》:“李德裕營平泉,遠方多奉異物。”
《花城》1981年第1期:“他恭敬地對老人又是端茶,又是奉煙。”
3.給與;贈與。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
杜預註:“奉,與也。”
《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是天以聖人之資奉大王也甚盛,不可不察。”
《南史·王玄象傳》:“﹝女子﹞臥而言曰:‘我東海王家女,應生,資財相奉,幸勿見害。’”
4.供應;供養。
《管子·國蓄》:“藏繈百萬,春以奉耕,夏以奉蕓。”
《孫子·作戰》:“車甲之奉,日費千金。”
《史記·孟嘗君列傳》:“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錢於薛。”
宋蘇軾《省試策問三首》:“天下常以勞苦之人三,奉坐待衣食之人七,流弊之極。”
5.侍奉;侍候。
《孟子·告子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南史·裴松之傳》:“唯以教誨為本,子侄祗畏,若奉嚴君。”
唐韓愈《赴江陵途中寄三學士》詩:“逾嶺到所任,低顏奉君侯。”
清黃軒祖《遊梁瑣記·龍門鯉》:“縣官飭朱(朱大祺)往擒,朱母病,奉湯藥不離。”
6.擁戴。
《國語·晉語二》:“庶幾曰:諸侯義而撫之,百姓欣而奉之,國可以固。”
唐劉知幾《史通·疑古》:“觀近古,有奸雄奮發,自號勤王,或廢父而立其子,或黜兄而奉其弟。”
清戴名世《書全上選事》:“吳某知其故,謀散家財,號召子弟,奉王孫以聳動郡縣。”
7.幫助。
《淮南子·說林訓》:“人不見龍之飛舉而能高者,風雨奉之。”
高誘註:“奉,助也。”
8.猶保全。
《管子·四稱》:“貨賄相入,酒食相親,俱亂其君,君若有過,各奉其身。”
9.施行;奉行。
《國語·晉語二》:“夫齊侯將施惠如出責,是之不果奉,而暇晉是皇!”韋昭註:“奉,行也。”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為統帥者,盡力行之於前,而參謀議者,盡心奉之於後,內外相應,其功乃成。”
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九:“乃知彼國在清朝定鼎之初,尚不奉大清年號。”
10.接受;接到。多用於對尊長或上級,含表敬之意。
《史記·孟嘗君列傳》:“聞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前奉詔書,臣等絕朝,心離誌絕。”
唐柳宗元《答元饒州論政理書》:“奉書,辱示以政理之說及劉夢得書,往復甚善。”
柳青《銅墻鐵壁》第十五章:“隊伍奉到命令往這邊靠!”參見“奉辭伐罪”。
11.奉祀。
《漢書·晁錯傳》:“竊觀上世之君,不能奉其宗廟而劫殺於其臣者,皆不知術數者也。”
宋嶽飛《奏乞祗謁陵寢狀》:“竊自劉豫盜據以來,祖宗陵寢久廢嚴奉,臣不勝臣子區區之情。”
12.信奉;尊奉。
唐韓愈《華山女》詩:“華山女兒家奉道,欲驅異教歸仙靈。”
孫犁《談校對工作》:“經過他們校對的書,名望很高,大家都樂於得到,奉為典型。”
13.奉承;順從。
《金瓶梅詞話》第三八回:“休要怠慢了他,凡事奉他些兒。”
《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就是作天的,也不過奉著氣運而行,又豈能合那氣運相扭。”
14.敬辭。用於自己的動作涉及對方時。參見“奉央”、“奉求”、“奉告”、“奉託”、“奉陪”等。
15.通“俸”。俸祿。參見“奉邑”、“奉秩”、“奉粟”、“奉祿”。
16.姓。
II
pěng
ㄆㄥˇ
〔《集韻》撫勇切,上腫,敷。〕
通“捧”。
阅读:209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