賕
賕字的筆畫是:11畫
簡體賕字的筆畫:11畫;繁體賕字筆畫:14畫。
(賕,賕)
qiú
ㄑ〡ㄡˊ
〔《廣韻》巨鳩切,平尤,群。〕
1.行賄。
《漢書·薛宣傳》:“宣子況為右曹侍郎,數聞其語,賕客楊明,欲令創鹹面目,使不居位。”
《宋史·食貨誌上三》:“操舟者賕諸吏,得詣富饒郡市賤貿貴,以趨京師。”
《明史·胡松傳》:“伊王欲拓其洛陽府第,計直十萬金,以十二賕嚴嵩,期必得。”
2.賄賂的財物。
《史記·滑稽列傳》:“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賕枉法,為姦觸大罪,身死而家滅。”
宋王安石《感事》詩:“原田敗粟麥,欲訴嗟無賕。”
章炳麟《訄書·禁煙草》:“或曰:閩民賴是久矣,迮而禁之,不能,而適為恐猲受賕者也,是擅吏資而奪民利也。”
3.受賄。
《新唐書·蘇瑰傳》:“瑰治州考課常最,為宰相,陳當世病利甚多。
韋溫始為汴州司倉參軍,以賕被杖,及用事,憚瑰正,卒不敢傷。”
宋周密《齊東野語·張定叟失出》:“某非不自明,官闇而吏賕,故冤不得直也。”
清錢謙益《廣西布政使司大參政沈公墓表》:“費縣典史以賕聞,公廉知其枉,為言之涇陽。”
4.聚斂;貪求。
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行篡》:“然則為民賕也。吾所以為賕也,此兵之久也。”
《晉書·慕容暐載記》:“百姓窮弊,侵賕無已。”
宋孔平仲《續世說·自新》:“齊王洪軌為晉壽太守,多賕贓賄,為州所按,大懼,棄郡奔建業。”
阅读:138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