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動
(蠢動,蠢動)
1.出於本性的自然的行動。
《莊子·天地》:“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為義,相愛而不知以為仁,實而不知以為忠,當而不知以為信,蠢動而相使,不以為賜。是故行而無跡,事而無傳。”
郭象註:“用其自動,故動而不謝。”
成玄英疏:“率性而動,故無跡之可記。”
2.蠕蠕而動。
晉傅玄《陽春賦》:“幽蟄蠢動,萬物樂生。”
宋袁文《甕牖閑評》卷七:“凡蠢動之物,非是無情,第不能言耳。”
《英烈傳》第三九回:“那湖中浮屍蠢動,約有四五十裏。”
許傑《旅途小記》:“我那眼角的角膜裏,卻似乎看到那破泥洞裏,有什麽東西在蠢動。”
3.泛指動物。
唐司空圖《迎修十會齋》:“仰慈悲之宏誓,成幽顯之勝因,蠢動有情,沾濡共泰。”
《舊唐書·張廷珪傳》:“豈佛標坐夏之義,湣蠢動而不忍害其生哉!”
4.騷動;擾動為亂。
《後漢書·黨錮傳·李膺》:“今三垂蠢動,王旅未振。”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湯崩而太甲不明,甚於成王之幼沖矣。然夏人帖然,未嘗萌蠢動之心。”
《花月痕》第二回:“四方刀兵蠢動,民不聊生。”
峻青《秋色賦·膠濟線上》:“夜裏,團部裏的電話鈴聲整夜不斷,前哨部隊不斷地在向團部報告敵人挑釁蠢動的情況。”
5.沖動;妄動。
梁斌《紅旗譜》八:“想著,他的驕傲情緒又在心上蠢動起來,伸出右手捋著他的長鬍子。”
楊朔《月黑夜》:“情況不弄清楚,他決不肯望風捕影地蠢動。”
阅读:92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