隄
隄字的筆畫:11畫;
(隄,堤)
dī
ㄉ〡
〔《廣韻》都奚切,平齊,端。〕
〔《廣韻》杜奚切,平齊,定。〕
同“堤”。
1.擋水的堤壩。
《管子·度地》:“春三月……土乃益剛,令甲士作隄大水之旁。”
漢班固《西都賦》:“茂樹蔭蔚,芳草被隄。”
唐溫庭筠《春日野行》詩:“日西塘水金隄斜,碧草萋萋晴吐芽。”
清鈕琇《觚賸續編·桃花園》:“無須訪載酒之隄,已見煙迷村路。”
2.橋梁;堤堰。
《爾雅·釋宮》:“隄謂之梁。”
郭璞註:“隄,即水橋也。”
郝懿行義疏:“按隄,本積土防水之名,梁亦為隄以偃水。”
《元史·河渠誌三》:“其截河大隄,高廣不等,長十有九裏百七十七步。”
3.壘土使高;築堤。
《管子·度地》:“地高則溝之,下則隄之,命之曰金城。”參見“隄塞”。
4.限制;阻擋。
《漢書·東方朔傳》:“夫一日之樂不足以危無隄之輿。”
顏師古註引張晏曰:“無隄之輿,謂天子富貴無隄限也。”
晉左思《魏都賦》:“白藏之藏,富有無隄。”
宋葉適《利涉橋記》:“橋長千尺,籍舟四十,欄笝繂索,隄其兩旁。”
5.防範;防止。
《太平禦覽》卷六三八引三國魏阮武《正論》:“立法以隄民,百姓不能幹。”
明袁宏道《〈雪濤集閣〉序》:“唯識時之士,為能隄其隤而通其所必變。”
6.見“隄封”。
阅读:115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