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瞀

瞀字的筆畫:14畫;

I

mào

ㄇㄠˋ

〔《廣韻》莫候切,去候,明。〕

〔《廣韻》莫角切,入覺,明。〕

1.眼花目眩。

《晉書·天文誌上》:“天了無質,仰而瞻之,高遠無極,眼瞀精絕,故蒼蒼然也。”

《新唐書·宦者傳下·劉季述》:“季述出百官奏,曰:‘陛下瞀,倦於勤,願奉太子監國,陛下自頤東宮。’”參見“瞀病”、“瞀瘛”。

2.錯亂;混亂。

《尚書大傳》卷三:“王之不極,是謂不建,厥咎瞀。”

鄭玄註:“瞀與思,心之咎同耳。故子駿傳曰:瞀,眊。眊,亂也。君臣不立,則上下亂矣。”

《楚辭·九章·惜誦》:“申侘傺之煩惑兮,中悶瞀之忳忳。”

王逸註:“瞀,亂也。”

《舊唐書·白居易傳》:“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髮早衰白,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之所致。”

清譚嗣同《〈仁學〉自序》:“惟有其實而不克既其實,使人反瞀於名實之為苦。”

3.垂目下視貌。參見“瞀瞀”。

4.愚昧無知貌。

清薛福成《贈陳主事序》:“欲求禦變之道,而不務知彼知己者,瞀也。”

章炳麟《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縱令先民典記非資生之急務,契卷簿錄為今人所必用者,亦可瞀然不解乎?”參見“瞀儒”。

5.昏暗;使昏暗。

南朝宋顏延之《北使洛》詩:“陰風振涼野,飛雪瞀窮天。”

宋王安石《和吳沖卿雪詩》:“雲連晝已瞀,風助宵仍洶。”

6.使目不明。

清魏源《聖武記》卷十四:“石各以類積之,可大摧而小擊也;灰之以瞀其睫也;樓櫓泥之以防其爇也。”

7.看望。

《中國民間故事選·蛇郎》:“‘媽,我瞀我七妹妹去?’‘你瞀去吧!’”孫劍冰註:“瞀,看的意思。”

8.悶;暈厥。

《素問·氣交變大論》:“民病肩背瞀重。”

王冰註:“瞀,謂悶也。”

《靈樞經·經脈》:“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

清龔自珍《〈長短言〉自序》:“聲音如何?消瞀以終之。”

9.通“鍪”。兜鍪;頭盔。

《墨子·備水》:“劍、甲、鞮瞀。”

孫詒讓間詁引畢沅曰:“瞀,鍪字假音。”

《淮南子·道應訓》:“於是乃去其瞀而載之木,解其劍而帶之笏。”

俞樾《諸子平議·淮南內篇三》:“瞀,當為鍪。鍪者,兜鍪也……從省言之,則止曰鍪,作瞀者假字耳。

高註以‘被髮’說之,夫‘被髮’豈可言去?足知其非矣。”

10.姓。

春秋莒有瞀胡。見《左傳·昭公元年》。

II

ㄨˊ

〔《集韻》微夫切,平虞,微。〕

地名用字。

雊瞀,漢縣名。故地在今河北省蔚縣東。

《漢書·地理誌下》:“上谷郡……縣十五:沮陽,泉上,潘,軍都,居庸,雊瞀……下落。”

顏師古註引孟康曰:“音句無。”

阅读:1015

●瞀(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