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
粘字的筆畫:11畫;
I
zhān
ㄓㄢ
nián
ㄋ〡ㄢˊ
〔《廣韻》女廉切,平鹽,娘。〕
1.膠合;用黏的東西使物相著。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夫能懸識湊理,然後節文自會,如膠之粘木,豆之合黃矣。”
《水滸傳》第二回:“這氣毬一似鰾膠粘在身上的。”
2.粘連或互相連接。
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洞庭漫汗,粘天無壁;風濤相豗,中作霹靂。”
宋趙善扛《重叠金》詞:“玉關芳草粘天碧,春風萬裏思行客。”
老舍《二馬》第五段二:“我得念書,不能一天粘在鋪子裏。”
3.接觸。
《續小五義》第一二四回:“勝子川的鞭,剛一粘背脊,他就從馬後摔下去了。”
II
nián
ㄋ〡ㄢˊ
同“黏”。
具有黏性。
唐白居易《朱藤謠》:“泥粘雪滑,足力不堪。”
《西遊記》第七二回:“那絲繩纏了千百層厚,穿穿道道,卻似經緯之勢;用手按了一按,有些粘軟沾人。”
馬南村《燕山夜話·楮樹的用途》:“最後特別要說一說楮樹汁的用途。它的最普通用途是用做漿糊,粘性很好。”
阅读:140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