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深淺
【成語】:不知深淺
【拼音】:bù zhī shēn qiǎn
【解釋】:原意是不知道水的深淺。後多用以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九回:“抑且水蕩坡塘,不知深淺。”
【示例】:這和尚~,那三個魔頭,神通廣大得緊哩!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四回
【近義詞】:不知利害、不知高低
【反義詞】:自知之明
【歇後語】:螞蟻跳塘;小鴨子下河
【英文】:have no sense of propriety
【成語故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過平頂山時,遇到一小神仙假扮的樵夫,說前邊的蓮花洞裏有兩個魔法十分高強的妖魔等著吃唐僧肉。搞得孫悟空都隻好不知深淺地去與妖魔會一會,結果孫悟空用計收服了這兩個妖魔
(不知深淺,不知深淺)
1.不明白水的深淺的程度。
《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這裏頭萬一有一句半句不知深淺的話,還得求姐姐原諒妹子個糊塗,耽待妹子個小。”
劉占江《陝北紅花開》:“王牛假裝不識他是團總,說話才不知深淺,嘴一撅說:‘真不真,你管得著嗎?我又不是跟你說話。’”
阅读:1828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