趄
趄字的筆畫:12畫;
I
qiè
ㄑ〡ㄝˋ
〔《篇海》千謝切〕
1.殘破;缺損。
唐陸羽《茶經·器》:“鍑以生鐵為之,今人有業冶者,所謂急鐵。其鐵以耕刀之趄,鍊而鑄之。”
2.傾側;歪斜。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摺:“昨夜個翠被香濃薰蘭麝,欹珊枕把身軀兒趄。”
王季思註:“趄,斜靠意,不正意;韻書並七余切,元劇中讀千卸切。”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摺:“[小衙內]雲:‘休要量滿了,把斛放趄著,打些雞窩兒與他。’”
《水滸傳》第二二回:“宋江已有八分酒,腳步趄了。”
3.引申指動搖,偏離初心。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七:“我佯呆,我佯呆,一向誌誠,不道他心趄。”
淩景埏校註:“心趄:心動、心邪,指不誌誠。”
4.忐忑;慌亂。
元曾瑞《山坡羊·妓怨》曲:“被娘間阻郎心趄,離恨滿懷何處說。娘毒似蠍,郎心似鐵。”
明康海《王蘭卿》第三摺:“捱不得法灸神針苦勸逼,越越的神思趄矣。”
II
jū
ㄐㄩ
〔《廣韻》七余切,平魚,清。〕
〔《篇海》子余切〕
欲行又止貌。
《說文·走部》:“趄,趑趄也。”
《字彙·走部》:“趄,行不進貌。”
III
qiē
ㄑ〡ㄝ
見“趄避”。
阅读:116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