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
既字的筆畫:9畫;
I
jì
ㄐ〡ˋ
〔《集韻》居氣切,去未,見。〕
1.食盡。指日全食或月全食。
《春秋·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楊伯峻註:“既,盡也。日全食也。”
漢王充《論衡·說日》:“其合相當如襲辟者,日既是也。”
《漢書·五行誌下之下》:“誅眾失理,茲謂生叛,厥食既,光散。”
《金史·天文誌》:“﹝世宗大定﹞二十三年五月己卯,月食,既。”
2.窮盡;終盡。
《莊子·應帝王》:“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
成玄英疏:“既,盡也。”
《淮南子·原道訓》:“富贍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費。”
宋李綱《理財論中》:“取之不竭,用之不既。”
太平天國袁名傑《建天京於金陵論》:“將見萬國來朝,太平一統,有傳之萬萬世而無既者矣。”
3.指終了;整個。
唐韓愈《進學解》:“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宋王安石《戲贈葉致遠直講》詩:“終朝已罷精,既夜未交睫。”
清沈曰霖《晉人麈·舟人見鬼》:“﹝孫姓者﹞言未既,而忽仆於舟,惛然不醒。”
4.失掉。
《史記·太史公自序》:“不既信,不倍言,義者有取焉。”
《方言》第六:“既,失也。”
5.確定。
《方言》第六:“既,定也。”
錢繹箋疏:“既猶已也。凡已然者皆定之意也。”
《史記·遊俠列傳論》:“諺曰:‘人貌榮名,豈有既乎!’”
6.指安定。
唐沈亞之《夢遊仙賦》:“忽發寤以無睹,魂迷念兮情既。”
7.至,及。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劉尹至王長史許清言,時茍子年十三,倚床邊聽。既去,問父曰:‘劉尹語何如尊?’”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一:“國朝文德殿鍾鼓院於夜漏不盡刻,既天未曉,則但撾鼓六通而無更點也。”
清全祖望《諸葛氏義門銘》:“鄭氏自宋而元而明以既於今,其衰亦非人力之所能禁,獨其家法之陵夷為可惜耳。”
8.副詞。全;都。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穀梁傳·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國有既滅。”
《國語·齊語》:“故拘之以利,結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國諸侯既許桓公。”
9.副詞。已經。
《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孔傳:“既,已也。”
南朝宋鮑照《詠白雪》:“蘭焚石既斷,何用恃芳堅。”
《初刻拍案驚奇》卷六:“既得隴,復望蜀,人之常情。”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父下凡詔書一》:“事因假辨妖壯,曲從帶兵,現投入新墟妖營,既有七八天矣。”
10.副詞。不久。表示事情和動作發生之後時間相隔不長。
《荀子·強國》:“既,楚發其賞。”
梁啟雄釋:“既,旋,不久之後。”
《國語·周語上》:“既,榮公為卿士,諸侯不享,王流於彘。”
《後漢書·方術傳下·華佗》:“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
明何景明《與李空同論詩書》:“初撫然若遺,既渙渙然若有釋也。”
11.副詞。即;便。表示前後兩件事緊相銜接。
《逸周書·克殷》:“武王使尚父與伯夫致師。王既以虎賁戎車馳商師,商師大敗。”
《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12.副詞。其;將。表示測度或推度。
《書·西伯戡黎》:“天既訖我殷命。”
俞樾《群經平議·尚書二》:“古書‘既’與‘其’每通用……皆事前推度之辭。”
《墨子·尚賢中》:“則此使不智慧者治國家也,國家之亂,既可得而知已。”
13.連詞。既然。
《莊子·齊物論》:“使同乎若者止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止之?”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紙錢》:“後代既寶錢貨,遂以錢送死。”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既是我生身的父親,那家業我應得有的。”
楊靖宇《中朝民族聯合抗日歌》之一:“國既不保,家何能存。”
14.連詞。與“又”、“且”等呼應,組成並列關係,表示兩種情況兼而有之。
《國語·晉語一》:“既無老謀,而又無壯事,何以事君。”
《後漢書·袁譚傳》:“尚疑而不許,既不益兵,又不易甲。”
五代齊己《苦寒行》:“既不能斷蒺藜荊棘之根株,又不能展鳳皇麒麟之拳跼。”
周恩來《關於黨的“六大”的研究》:“企圖在工人鬥爭中建立既非赤色工會亦非黃色工會的工人統一組織,今天看來在當時也是不可能的。”
15.連詞。連用表示並列關係。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山川頌》:“水則源泉混混沄沄,晝夜不竭,既似力者;盈科後行,既似持平者。”
南朝宋謝莊《月賦》:“臣聞沈潛既義,高明既經,日以陽德,月以陰靈。”
清周亮工《書影》卷二:“抑予嘗考:從魚際至高骨一寸曰寸,既曰關,既曰尺也。”
II
xì
ㄒ〡ˋ
〔《集韻》許既切,去未,曉。〕
通“餼”。
贈送人的穀物或飼料。
《儀禮·聘禮》:“日如其饔餼之數”漢鄭玄註:“古文既為餼。”
阅读:172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