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鼎
(負鼎,負鼎)
指伊尹背負鼎俎見湯,喻以烹調致湯王道之事。
《史記·殷本紀》:“伊尹名阿衡。
阿衡欲於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
唐李白《送梁四歸東平》詩:“殷王期負鼎,汶水起垂竿。”
宋葉適《魏華甫鶴山書院》詩:“垂竿桐江笑短弱,負鼎莘野嫌豪粗。”後用以指輔佐帝王,擔當治國之任。
《後漢書·馬援傳論》:“馬援騰聲三輔,遨遊二帝,及定節立謀,以幹時主,將懷負鼎之願,蓋為千載之遇焉。”
《晉書·紀瞻傳》:“臣以凡庸,邂逅遭遇,勞無負鼎,口不商歌,橫逢大運,頻煩饕竊。”
唐崔湜《景龍二年春日赴襄陽途中言誌》詩:“進無負鼎說,退慚補袞詩。”
阅读:102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