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
簡體嶽字的筆畫:8畫;繁體嶽字筆畫:17畫。
(參見嶽)
yuè
ㄩㄝˋ
〔《廣韻》五角切,入覺,疑。〕
1.亦作“嶽”。古代指名山“四嶽”或“五嶽”。
《詩·大雅·崧高》:“崧高維嶽,駿極於天。”
毛傳:“嶽,四嶽也。東嶽岱,南嶽衡,西嶽華,北嶽恒。”
《文選·張衡〈思玄賦〉》:“二女感於崇嶽兮,或冰折而不營。”舊註:“嶽,五嶽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至於始皇勒嶽,政暴而文澤,亦有疏通之美焉。”此指東嶽泰山。
2.亦作“嶽”。泛指高山。
《詩·周頌·般》:“陟其高山,墮山喬嶽。”
南朝梁江淹《雜體詩·顏特進》:“氣生川嶽陰,煙滅淮海見。”
唐韓愈《喜雪獻裴尚書》詩:“聚庭看嶽聳,掃路見雲披。”
3.亦作“嶽”。指四嶽。上古官名,主四方之祭,為諸侯之長。
《書·堯典》:“嶽曰:‘否德,忝帝位。’”後泛稱一方諸侯或封疆大吏。
《文選·潘嶽〈為賈謐作贈陸機〉詩》:“藩嶽作鎮,輔我京室。”
呂延濟註:“藩嶽,謂諸侯也。”參見“嶽牧”。
4.亦作“嶽”。用以尊稱妻方的父母一輩長者。參見“嶽父”、“嶽家”。
5.亦作“嶽”。即嶽山。古琴瑟部件。
宋趙希鵠《洞天清錄集·古琴辨》:“若太古琴,或以一段木為之,並無肩腰,惟加嶽,亦無焦尾。”
6.姓。
簡體嶽字的筆畫:8畫;繁體嶽字筆畫:17畫。
(嶽,嶽)
yuè
ㄩㄝˋ
〔《廣韻》五角切,入覺,疑。〕
姓。
明代有嶽崇。
阅读:176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