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
恤字的筆畫:9畫;
(參見卹)
xù
ㄒㄩˋ
〔《廣韻》辛聿切,入術,心。〕
1.憂慮;憂患。
《易·泰》:“勿恤其孚,於食有福。”
孔穎達疏:“故不須憂其孚信也。”
《國語·晉語一》:“君欲勿恤,其可乎?若大難至而恤之,其何及矣。”
韋昭註:“恤,憂也。”
宋王安石《與孟逸秘校手書》:“悠悠之議,恐不足恤,在力行之而已。”
明張煌言《復郎廷佐書》:“所圖者國恤家仇,所期望者豪傑事功。”
2.指君父之喪。
《書·顧命》:“延入翼室,恤宅宗。”
孔傳:“明室,路寢。延之使居憂為天下宗主。”
《元史·仁宗紀一》:“先帝奄棄天下……朕以國恤方新,誠有未忍,是用經時。”
3.指喪儀。
《南史·顧憲之傳》:“俗諺雲:‘會稽打鼓送恤,吳興步擔令史。’”
4.體恤;憐憫。
《左傳·昭公三十年》:“事大在共其時命,事小在恤其所無。”
《史記·項羽本紀》:“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唐沈佺期《移禁司刑》詩:“司寇宜哀獄,臺庭幸恤辜。”
清魏源《聖武記》卷十一:“其恤駝之法,莫詳於張鵬翮之《西使記》。”
5.顧及;顧念。
《戰國策·秦策五》:“戰勝宜陽,而恤楚交,忿也。”
《荀子·非相》:“好其實,而不恤其文,是以終身不免埤汙傭俗。”
三國魏嵇康《太師箴》:“至人重身,棄而不恤。”
6.周濟,救濟。
《國語·周語中》:“侈則不恤匱,匱而不恤,憂必及之。”
晉葛洪《神仙傳·彭祖》:“致遺珍玩,前後數萬金而皆受之,以恤貧窮,無所留。”
《宋史·太祖紀一》:“宿州火,遣使恤災。”
清林則徐《勸諭捐賑告示》:“此固所以恤貧,然正所以保富也。”
7.慎,。
《晏子春秋·問下二十》:“共恤上令,弟友鄉裏。”
於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晏子二》:“恤,慎也。”
《明史·刑法誌一》:“英憲以後,欽恤之意微,偵伺之風熾。”參見“恤刑”。
8.安置。
《漢書·韋玄成傳》:“明明天子,俊德烈烈,不遂我遺,恤我九列。”
顏師古註:“恤,安也。”
9.驚恐。參見“恤然”。
10.見“恤削”。
11.姓。
春秋魯有恤由。見宋邵思《姓解·心部》。
阅读:184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