阤
阤字的筆畫:5畫;
I
zhì
ㄓˋ
〔《廣韻》池爾切,上紙,澄。〕
〔《廣韻》施是切,上紙,書。〕
1.斜坡。
《周禮·考工記序》:“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鄭玄註:“阤,阪也。”
陸德明釋文:“徐(徐邈)丈爾反。”
《周禮·考工記序·輈人》:“大車平地既節軒摯之任,及其登阤,不伏其轅,必縊其牛。”
清方苞《轅馬說》:“其下阤也,股蹙蹄攢,而後能抗其轅之伏也。”
2.崩塌。
《新唐書·李嗣業傳》:“城一隅阤,屢築輒壞。”參見“阤崩”。
3.毀壞;敗壞。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燻之則恐木焚,灌之則恐塗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後漢書·黨錮傳·李膺》:“是時朝廷日亂,綱紀穨阤。”
II
y·
〡ˇ
〔《集韻》演爾切,上紙,以。〕
傾斜貌。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巖阤甗錡,嶊崣崛崎。”
王先謙補註:“‘阤’,《史記》、《文選》作‘陀’……巖、阤、甗、錡,四字各為一義,言或巖而峻,或阤而下,或如甗而巀嶭,或如錡而嵌空也。”
III
tuó
ㄊㄨㄛˊ
〔《字彙》唐何切〕
同“陀”。
《廣雅·釋邱》:“陂、阤,險也。”
王念孫疏證:“阤與陀同。”
阅读:102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