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邈

邈字的筆畫:17畫;

mi·o

ㄇ〡ㄠˇ

〔《廣韻》莫角切,入覺,明。〕

1.遙遠。指空間距離大。

漢王粲《贈士孫文始》詩:“雖則同域,邈其迥深。”

唐李白《古風》之十六:“吳水深萬丈,楚山邈千重。”

明何景明《贈田子》詩之二:“山川緬以邈,歧路在須臾。”

郭沬若《蔡文姬》第四幕:“雁高飛呵邈難尋,空斷腸呵思愔愔。”

2.久遠。指時間長。

《楚辭·九章·懷沙》:“湯禹久遠兮,邈而不可慕。”

王逸註:“言殷湯、夏禹聖德之君,明於知人,然去久遠,不可思慕而得事之也。”

《漢書·武帝紀》:“觀於周室,邈而無祀。”

顏師古註:“邈,遠絕之意。”

《北齊書·文苑傳序》:“大聖踵武,邈將千載。”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第一章:“如是遞遺遞襲,積數千年數萬年,雖到達尚邈無其期,要之與目的地之距離必日近一日。”

3.疏遠。

4.遠離。

《方言》第六:“邈,離也。”

晉成公綏《嘯賦》:“邈姱俗而遺身,乃慷慨而長嘯。”

南朝梁江淹《〈江文通集〉自序》:“十三而孤,邈過庭之訓。”

宋葉適《朝奉大夫致仕黃公墓誌銘》:“昔君之來兮,友茲山而誰儔?今君之去兮,邈茲山乎何求?”

5.渺茫,模糊不清。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河水四》:“按《地理誌》曰:縣有堯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事有似而非,非而是,千載眇邈,非所詳耳。”

《文選·謝朓〈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況乃服義徒擁,歸誌莫從,邈若墜雨,翩似秋蔕。”

李周翰註:“邈,遠;翩,落也。”

唐韓愈《送惠師》詩:“幽蹤邈難得,聖路嗟長堙。”

宋王禹偁《送鞠仲謀序》:“是歲余與生俱為禦試所詘,胥別輦下,邈無音塵。”

6.高遠,超卓。

漢蔡邕《彭城姜伯淮碑》:“邈矣先生,應天淑靈,孝友是備,上德是經。”

唐吳筠《高士吟·柏成子高》:“俋俋耕不顧,斯情邈難儔。”

宋劉顏《輔弼名對序》:“夫舜與三王,治殊而道邈。”

7.超越;勝過。

《文選·潘嶽〈射雉賦〉》:“何調翰之喬桀,邈疇類而殊才。”

徐爰註:“言邈絕疇類,殊異才氣也。”

《魏書·常景傳》:“其讚揚子雲曰:‘含光絕後彥,覃思邈前修。’”清阮元《疇人傳·李業興》:“伏維陛下道唯先天,功邈稽古。”

8.通“藐”。小看,輕視。

漢劉向《校〈戰國策〉書錄》:“﹝秦始皇﹞遂燔燒《詩》《書》,坑殺儒士;上小堯舜,下邈三王。”

《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振景拔跡,顧邈同列。”

李善註:“臣瓚《漢書註》曰:邈,淩邈也。”

晉左思《詠史》之六:“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余冠英註:“邈,小。”

9.用同“貌”。描繪,摹寫。

《敦煌變文集·漢將王陵變文》:“詔太史官邈其夫人靈在金牌之上。”

宋辛棄疾《好事近·西湖》詞:“山色雖言如畫,想畫時難邈。”

明湯顯祖《牡丹亭·寫真》:“有一箇曾同笑,待想像生描著。再消詳邈入其中妙,則女孩家怕漏泄風情稿。”

10.用同“貌”。形狀;容貌。

南朝宋謝靈運《遊嶺門山》詩:“千圻邈不同,萬嶺狀皆異。”

宋曾鞏《寄孫正之》詩:“邈臒心苦氣飄飄,長餓空林不可招。”邈,一本作“貌”。

11.用同“冒”。

《金瓶梅詞話》第九九回:“向他身就紮了一刀子來,紮著軟肋,鮮血就邈出來。”

阅读:1570

●邈(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