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於

簡體於字的筆畫:3畫;繁體於字筆畫:8畫。

(於,於)

I

〔《廣韻》哀都切,平模,影。〕

1.鳥名。參見“於鵲”。

2.嘆詞。

《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詩·周頌·賚》:“時周之命,於繹思。”

朱熹集傳:“於,歎詞。”

王念孫《讀書雜誌·漢隸拾遺》:“於,音烏,歎詞也。”

唐韓愈《獨孤府君墓誌銘》:“於,古風,襮順而裏方。”

II

ㄩˊ

〔《廣韻》央居切,平魚,影。〕

1.在。

《論語·裏仁》:“人之過也,各於其黨。”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麗靡爛漫於前,靡曼美色於後。”

漢劉向《說苑·立節》:“義者軒冕在前,非義弗乘;斧鉞於後,義死不避。”

北周庾信《周上柱國宿國公普屯威神道碑》:“公之桑梓,本於此地。”

2.往。

《史記·齊太公世家》:“晉使郤克於齊,齊使夫人帷中而觀之。”

《史記·伍子胥列傳》:“吳王不聽,使子胥於齊。”

漢劉向《列女傳·宋恭伯姬》:“伯姬以恭公不親迎,故不肯聽命。

宋人告魯。

魯使大夫季文子於宋。”

3.為(wéi)。

《老子》:“大道氾兮……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韓詩外傳》卷二:“吾聞君子見人之困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困則幸之。吾望見吾子似於君子,是以情也。”

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啟》:“匠石迴顧,朽材變於雕梁;孫陽一言,奔踶成於駿馬。”

唐柳宗元《送蕭煉登第後南歸序》:“君子誌正而氣一,誠純而分定,未嘗標出處為二道,判屈伸於異門也。”

4.跟從;親近。

《墨子·非儒》:“孔某為魯司寇,舍公家而於季孫。”

《史記·周本紀》:“為王計者,周於秦,因善之;不於秦,亦言善之。”

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卷一:“按‘於’訓‘從’,猶‘與’訓‘從’也。”

5.依靠。

三國魏曹植《當來日大難》詩:“廣情故,心相於。”

唐劉得仁《贈敬晊助教》詩之一:“便欲去隨為弟子,片雲孤鶴可相於。”

明徐渭《劉雪湖梅花大幅》詩:“花梅篠竹兩相於,直榦橫梢銕不如。”

清李鬥《揚州畫舫錄·蜀岡錄》:“畫樓真覺遜,茆屋偶相於。”

6.居。

《詩·鄘風·載馳序》:“露於漕邑。”

馬瑞辰通釋:“《廣雅》:‘於,居也。’《左傳》引《書》‘居安思危’,《呂覽·貴直篇》高註引《書》‘於安思危’。於即居也。

《序》‘露於’即‘露居’,與《定之方中序》‘野處漕邑’字異而義同。”

7.厚待;款待。

《呂氏春秋·不侵》:“豫讓,國士也,而猶以人之於己也為念。”

高誘註:“於,猶厚也。”

唐韓愈《示兒》詩:“前榮饌賓親,冠婚之所於。”

錢仲聯集釋:“於,唐人習用語,謂款待也。”

8.泛謂對待。

9.介詞。從;自。

《呂氏春秋·知接》:“﹝桓公﹞蒙衣袂而絕乎壽宮,蟲流出於戶。”

《老子》:“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10.介詞。在。

《論語·述而》:“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晉水》:“晉荀吳帥師敗狄於大鹵。”

唐韓愈《送孟秀才序》:“今年秋,見孟氏子琯於郴。”

宋蘇軾《送淡公》詩之一:“常於冷竹坐,相語道意沖。”

11.介詞。至,到。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範伯》:“今孤之怨吳王,深於骨髓;而孤之事吳王,如子之畏父,弟之敬兄,此孤之外言也。”

《西遊記》第四九回:“那妖邪乃九年前海嘯波翻,他趕潮頭,來於此處,仗逞兇頑,與我爭鬥。”

12.介詞。向。

《論語·學而》:“子禽問於子貢。”

《史記·趙世家》:“趙氏求救於齊。”

明謝肇淛《五雜俎·天部一》:“上帝建白玉殿,遣臣於陛下索紫金梁一枝,長二丈,某月日來取。”

13.介詞。猶以。

《墨子·非攻中》:“殺人多必數於萬,寡必數於千。”

《韓非子·解老》:“慈,於戰則勝,以守則固。”

《漢書·晁錯傳》:“居則習民於射法,出則教民於應敵。”

清葉廷琯《吹網錄·龍城柳石刻》:“鑄自何匠,銘自何年,俱莫可考,而玩其文義,於銘劍為合。”

14.介詞。對,對於。

《孫子·虛實》:“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敗哉!”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顏俊道:‘……洞庭西山高家這頭親事,於家下甚是相宜,求老兄作成小子則個。’”清俞樾《春在堂隨筆》附卷:“極言其以武臣掌機密而得軍情,於國家不便。”

15.介詞。與;跟;同。

《論語·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範伯》:“且夫上驕則犯,臣驕則爭。是君上於主有郤,下與大臣交爭也。”

明陳繼儒《珍珠船》卷一:“崔圓相公在家時,於姊妹戲於後園。”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與人無患,於世無爭。”

16.介詞。比。表示比較。

《禮記·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

五代齊己《海棠花》詩:“繁於桃花盛於梅,寒食旬前社後開。”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中:“本朝太宗時,三元不禁夜……後罷中元、下元二節,而初元遊觀之盛,冠於前代。”

17.介詞。被。表示被動。

《論語·公冶長》:“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後漢書·鄭太傳》:“燕、趙、齊、梁,非不盛也,終滅於秦。”

唐韓愈《曹成王碑》:“江東新刳於兵,郡旱,飢民交走死無弔。”

18.介詞。給。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使狐偃將上軍,讓於狐毛而佐之。”

《史記·齊太公世家》:“桓公與管仲屬孝公於宋襄公,以為太子。”

19.介詞。如。

《荀子·哀公》:“總要萬物於風雨。”

楊倞註:“總要,猶統領也。風以動之,雨以潤之,言統領萬物如風雨之生成也。”

唐張九齡《開元紀功德頌》序:“昔我睿祖,即句驪於拾遺;今茲聖謀,易林胡於反掌。”

宋陳師道《代賀安西川表》:“伏惟皇帝陛下勤於堯禹,英類祖宗。”

20.介詞。依。表示行為的依據。

《史記·淮陰侯列傳》:“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

《漢書·吳王劉濞傳》:“今吳王前有太子之隙,詐稱病不朝,於法當誅。”

21.連詞。猶而。

《老子》:“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韓詩外傳》卷四:“汝淮以為險,江漢以為池,緣之以方城,限之以鄧林,然秦師至於鄢郢舉,若振槁然。”

22.連詞。與,和。

《戰國策·齊策一》:“今趙之與秦也,猶齊之於魯也。”

《漢書·杜欽傳》:“況將軍之於主上,主上之與將軍哉!”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七:“豐相之於舒信道,鄒誌完於呂望之,其為人似不類,然相與皆厚甚,不以鄉裏及同僚故也。”

23.助詞。語助詞,無實義。

《廣韻·平魚》:“於,語辭也。”

《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論語·學而》:“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宋蘇軾《坤成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問小兒隊》:“鎬京廣燕,方雲集於縉紳。”

24.助詞。結構助詞。猶之。

《左傳·昭公四年》:“恃此三者而不脩政德,亡於不暇,又何能濟?”宋歐陽修《永州萬石亭》詩:“天於生子厚,稟予獨艱哉!”

25.助詞。表示語氣。

《春秋·定公五年》:“於越入吳。”

杜預註:“於,發聲也。”

唐盧肇《漢堤》詩:“於惟餘甿,飢傷喘呼。”

26.古代地名。

《史記·商君列傳》:“衛鞅既破魏還。

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

司馬貞索隱:“於商,二縣名,在弘農。”

27.姓。

漢時有於單。見《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III

見“於微閭”。

阅读:1165

●於(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