霑
霑字的筆畫:16畫;
(霑,沾)
zhān
ㄓㄢ
〔《廣韻》張廉切,平鹽,知。〕
1.浸潤;沾濕。
《詩·小雅·信南山》:“既霑既足,生我百穀。”
孔穎達疏:“既已沾潤,既已豐足。”
南朝梁江淹《別賦》:“掩金觴而誰禦,橫玉柱而霑軾。”
清方苞《七思·妻蔡氏》:“暑霑襦兮寒栗膚,隨冢婦兮饋中廚。”
2.因接觸而黏附著。
三國魏阮籍《詠懷》之五:“清露被臯蘭,凝霜霑野草。”
宋梅堯臣《陶者》詩:“十指不霑泥,鱗鱗居大廈。”
3.謂挨上關係。
唐杜甫《白小》詩:“細微霑水族,風俗當園蔬。”
4.受益;沾光。亦指使受益。
《韓非子·詭使》:“今戰勝攻取之士,勞而賞不霑。”
漢揚雄《長楊賦》:“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
唐杜甫《野人送朱櫻》詩:“憶昨賜霑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
清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民亦得霑其餘潤,藉以存活者不少。”
阅读:160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