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啞
(啞啞,啞啞)
I
笑聲。
《易·震》:“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陸德明釋文引馬融雲:“笑聲。”
唐王維《宋進馬哀辭》:“百官並入兮,何語笑之啞啞。”
清袁枚《新齊諧·徐崖客》:“徐乃以手指口,又指其腹,毛人笑愈甚,啞啞有聲,向震林谷。”
II
1.象聲詞。禽鳥鳴聲。
漢焦贛《易林·師之萃》:“鳧雁啞啞,以水為家。”
唐李白《烏夜啼》詩:“黃雲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
劉大白《賣布謠》二:“布機軋軋,雄雞啞啞。”
2.象聲詞。小兒語聲。
唐於鵠《古詞》之二:“新長青絲髮,啞啞言語黠。”
宋梅堯臣《代書寄歐陽永叔四十韻》:“愛嬰嬌啞啞,嗜寢復便便。”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口技》:“小兒啞啞,貓兒唔唔。”
3.象聲詞。器物響聲。
唐劉言史《買花謠》:“澆紅溼綠千萬家,青絲玉轤聲啞啞。”
元薩都剌《題壽監司所藏美人織錦圖》詩:“卷中織錦秦川女,大姬啞啞弄機杼。”
黃葆楨《楊哲商烈士悼歌》之三:“滿腔熱血向誰灑,龍泉掛壁鳴啞啞。”
阅读:152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