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
介字的筆畫:4畫;
I
jiè
ㄐ〡ㄝˋ
〔《廣韻》古拜切,去怪,見。〕
1.邊際;界。
《楚辭·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樂兮,悲江介之遺風。”
南朝宋鮑照《代櫂歌行》:“昔秋寓江介,茲春客河滸。”
《新唐書·盧邁傳》:“以族屬客江介,出為滁州刺史。”
2.間隔;隔開。
《漢書·翼奉傳》:“前鄉崧高,後介大河。”
顏師古註:“介,隔也。”
3.引申為挑撥離間。
《文選·揚雄〈解嘲〉》:“範雎,魏之亡命也,折脅摺髂,免於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橐,激卬萬乘之主,介涇陽,抵穰侯而代之,當也。”
李善註:“介者,閒其兄弟使疏也。”
4.居間,處於二者之間。
《左傳·襄公九年》:“天禍鄭國,使介居二大國之間。”
杜預註:“介猶閒也。”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上書而介於羊勝、公孫詭之閒。”
王國維《觀堂集林·漢郡考上》:“漢初置燕國,當仍其舊,而涿郡之地介居《漢誌》之廣陽、河間二國間。”
蕭軍《羊·羊一》:“不過這是不常有的,常有的卻是灰暗得像煙一般的雲和霧,及介在雲霧之間的一類氣氛。”
5.介紹。
《後漢書·符融傳》:“郭林宗始入京師,時人莫識,融一見嗟服,因以介於李膺,由是知名。”參見“介函”。
6.因;憑藉;依靠。
《左傳·文公六年》:“介人之寵,非勇也。”
杜預註:“介,因也。”
《資治通鑒·漢武帝元鼎五年》:“欲介漢使者權,謀誅嘉等。”
宋王安石《戶部郎中贈諫議大夫曾公墓誌銘》:“庠介舊恩以進。”
清魏源《聖武記·附閩中紀略》:“圖畫洲島形勢,地方虛實,進兵機宜,介以獻制府,可就大喜。”
7.佐助。
《詩·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鄭玄箋:“介,助也。”
宋曾鞏《仙沅縣君曾氏墓誌銘》:“既艱其生,又不介之壽。”
清方文《吳震生舉子》詩:“酒介雙親壽,湯醵眾友錢。”一說“介”讀為“丐”,意為祈求、乞求。參閱清林義光《詩經通解》。
《詩·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鄭玄箋:“介,助也。”
宋曾鞏《仙沅縣君曾氏墓誌銘》:“既艱其生,又不介之壽。”
清方文《吳震生舉子》詩:“酒介雙親壽,湯醵眾友錢。”
8.副。
《禮記·檀弓下》:“滕成公之喪,使子叔敬叔弔,進書,子服惠伯為介。”
《國語·周語中》:“及魯侯至,仲孫衊為介。”
9.傳賓主之言的人。古時主有儐相迎賓,賓有隨從通傳叫介。
《禮記·聘義》:“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
《孔叢子·雜訓》:“白聞士無介不見,女無媒不嫁。”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九:“湖州潘進士立亭……《偶成》雲:‘靜士難為介,靜女難為媒。’”
10.送信或傳遞消息的人。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春秋聘繁,書介彌盛。”
範文瀾註:“書介,猶言書使。”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六:“延壽之將行也,其室王氏勉延壽曰:‘願日致一介,以寧所懷。’一日,介不至。
王氏曰:‘事可知矣!’”宋洪邁《容齋四筆·大觀元夕詩》:“開封尹宋喬年不能詩,密走介求援於其客周子雍。”
11.接近;逼近。
《左傳·昭公二十年》:“偪介之關,暴徵其私。”
《穀梁傳·文公十五年》:“其遠之何也?不以難介我國也。”
範寧註:“介猶近也。”
12.大。參見“介圭”。
13.善。
清沈欽圻《生祠》詩:“舊有遺愛人,行政介且慈。”參見“介人”。
14.捨,止息。
《詩·小雅·甫田》:“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鄭玄箋:“介,捨也。”一說“介”,讀為“愒”,意為休息。參閱清林義光《詩經通解》。
15.留存。
宋秦觀《黃樓賦》:“視蚊虻之過前兮,曾不介乎心思。”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粉蝶》:“俄,晏與十娘並出,似無所介於懷。”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爹,您千萬別介他的意。”
16.堅實。
《易·豫》:“介於石,不終日,貞吉。”參見“介然”、“介石”。
17.孤傲特異。
《新唐書·孔若思傳》:“從父楨……門無賓謁,時譏其介。”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黃英》:“馬素介,聞陶言,甚鄙之。”
18.指獨特的節操或行為。
《孟子·盡心上》:“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19.特起,獨立於他人或他物之上。參見“介立”。
20.單獨;獨個。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將軍今以三千人下趙數十城,獨介居河北,不王無以填之。”
南朝梁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然自君臨萬宇,介在民上。”
宋洪邁《夷堅丁誌·海門鹽場》:“或與乳嫗介處,則怪復至。”
21.獨足。
《莊子·養生主》:“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曰:‘天與,其人與?’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陳鼓應註:“介,指一足……林雲銘穫說:‘介,特也。特足故謂之介。’”
22.獸無偶稱為介。
《莊子·庚桑楚》:“夫函車之獸,介而離山,則不免於罔罟之患。”
《方言》第六:“物無耦曰特,獸無耦曰介。”
23.鎧甲。
《詩·鄭風·清人》:“清人在彭,駟介旁旁。”
孔穎達疏:“介是甲之別名。”
高亨註:“介,甲也。此指馬披甲。”
《三國誌·吳誌·魯肅傳》:“羽操刀起謂曰:‘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南朝宋裴松之註引《吳書》:“烏林之役,左將軍身在行間,寢不脫介,戮力破魏。”
清陳夢雷《解介士傳》:“敖少以武勇聞,好被介擁劍,橫行江淮。”
24.指使披甲。
《新唐書·董晉傳》:“汴士素驕怙亂,嘗介勇士伏幕下,早暮番休,晉一罷之。”
25.甲士。
《左傳·宣公二年》:“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杜預註:“靈輒為公甲士。”
26.指蟲類冬眠時形成的保護狀態。
《呂氏春秋·孟冬》:“一曰孟冬之月……其蟲介。”
高誘註:“介,甲也。象冬閉固,皮漫胡也。”
畢沅註:“皮漫胡,謂皮長而下垂,亦似閉固之象。”
27.指有甲殼的蟲類或水族。
《後漢書·馬融傳上》:“測潛鱗,踵介旅。”
李賢註:“介謂鱗蟲之屬也。”
28.見“介介”。
29.這,這麽;那,那麽。
明單本《蕉帕記·采真》:“我裏今夜小阿姐,好像鶯鶯出燒香,身邊有我裏介一個小紅娘。”如:煞有介事。
30.古戲曲劇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動作時的用語。
明高明《琵瑟記·南浦囑別》:“末扶起介。”
清洪昇《長生殿·定情》:“醜進見生跪介。”
31.通“芥”。小草。比喻細微或微末的事物。參見“一介”。
32.通“芥”。細小的梗塞物,比喻積在心裡的怨恨或不快。
《後漢書·孔融傳》:“往聞二君有執法之平,以為小介,當收舊好。”
顏師古註:“介猶蔕芥也。公法雖平,私情為蔕芥者也。”
33.古國名。今山東省膠縣南有介亭,即古介國地。
《春秋·僖公二十九年》:“二十有九年春,介葛盧來。”
杜預註:“介,東夷國也,在城陽黔陬縣。
葛盧,介君名也。”
34.姓。
春秋晉有介之推。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II
jiè
ㄐ〡ㄝˋ
〔《集韻》居賀切,去箇,見。〕
個。
《左傳·襄公八年》:“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於寡君。”
杜預註:“一介,獨使也。”
陸德明釋文:“介,古賀反。”
III
jie
˙ㄐ〡ㄝ
〔《廣韻》古拜切,去怪,見。〕
助詞。與“價”的用法相同。
《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次日大排筵宴在後堂,管待徐能一夥七人,大吹大擂介飲酒。”
管樺《上學》四:“別介,別介!八路軍是有組織紀律的,怎麽能自由行動呢?”
阅读:255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