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
冀字的筆畫:16畫;
jì
ㄐ〡ˋ
〔《廣韻》幾利切,去至,見。〕
1.企圖;非分地謀求。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有備矣,不可冀也。”
三國魏嵇康《釋私論》:“公私交顯,則行私者無所冀,而淑亮無所負矣。行私者無所冀,則思改其非。”
宋洪邁《夷堅乙誌·張成憲》:“尉即出參告,白郡守,求合兩盜為一,冀人數滿品,可優得京官。”
2.希望;盼望。
《楚辭·離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
《南齊書·垣崇祖傳》:“淮北士民,力屈胡虜,南向之心,日夜以冀。”
3.猶記,記載。參見“冀闕”。
4.古九州之一。參見“冀州”。
5.古國名。
春秋時並於晉,為郤氏食邑,故地在今山西省河津縣。
《左傳·僖公二年》:“冀之既病。”
杜預註:“冀,國名。
平陽皮氏縣東北有冀亭。”
《國語·晉語五》:“臼季使舍於冀野。”
韋昭註:“冀,晉邑。”
6.河北省的簡稱。
7.姓。
春秋時晉國有冀芮、冀缺。見《左傳·僖公十年》、《國語·晉語八》。
阅读:138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