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
潮字的筆畫:15畫;
cháo
ㄔㄠˊ
〔《廣韻》直遙切,平宵,澄。〕
“濤”的被通假字。
1.海水受日月引力而定時漲落的現象。又,江河因海潮上溯,其下遊亦有此現象。
漢枚乘《七發》:“江水逆流,海水上潮。”
唐皎然《買藥歌送楊山人》:“夜驚潮沒鸕鶿堰,朝看日出芙蓉樓。”
《水滸傳》第一一九回:“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當三更子時潮來。”
郁達夫《國道飛車記》:“我們四個卻隻在海王廳裏……高聲亂唱了一陣京調,因而嗡嗡的怪響,也同潮也似地漲滿了全洞。”
2.謂湧;泛。
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摺:“隻見他齁嘍嘍的冷涎潮,他可早血流出七竅。”
元喬吉《水仙子·贈姑蘇朱阿嬌會玉真李氏樓》曲:“歌觸的心情動,酒潮的臉暈紅。”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湯公》:“凡自童稚以及瑣屑久忘之事,都隨心血來,一一潮過。”
郭沫若《司馬遷發憤》:“興奮還未十分解除,頰上還潮著微紅。”
3.喻潮水般的洶湧起伏。
蔣智由《盧騷》:“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一節:“學問以辨而明,思潮以摩而起。”
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詞:“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4.潮濕。
《紅樓夢》第三五回:“大清早起,在這個潮地上站了半日,也該回去歇歇了。”參見“潮潤”。
5.指一晝夜。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二:“自明州定海縣招寶山泛海東南行,兩潮至昌國縣。”
6.猶次;批。
劉大白《新秋雜感》詩:“幾潮雨,幾潮風,把薄薄的新涼做就。”
郭沫若《水平線下·到宜興去》:“夫子都是江北人……見茶食的搶茶食,見豆渣的搶豆渣,他們就好像一潮餓鬼。”
7.猶流派。
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二節:“欲知先秦學派之真相,則南北兩分潮,最當註意者也。”
8.方言。成色低劣。參見“潮銀”。亦謂技藝不高。如:這個木工的手藝潮。
9.方言。因饑餓或吃了不適宜的東西而感到胃內翻騰難受。
《中國歌謠資料·肚裏餓》:“肚裏餓,心裏潮。
瓜州買米鎮江淘。”
10.水名。
潮河,古代又稱鮑丘水,源出冀北山地,至密雲縣匯合白河,稱潮白河。
11.指潮州。舊州、路、府名。
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置州,治所在海陽(今廣東省潮州市)。
元改為路。
明改為府。1911年廢。參見“潮勇”。
阅读:144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