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家
1.耗盡家產。
《韓非子·顯學》:“儒者破家而葬,服喪三年,大毀扶杖,世主以為孝而禮之。”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微染風塵,便乖肅正,坑阱殊深,瘡痏未復,縱得免死,莫不破家。”
宋蘇軾《趙清獻公神道碑》:“兩蜀地遠而民弱,吏恣為不法,州郡以酒食相饋餉,衙前治廚傳,破家相屬也。”
清方文《宋遺民詠·謝翺》:“臯羽故素封,破家為勤王。”
馮自由《興中會時期之革命同誌》:“﹝陳競全﹞常資助誌士困乏及黨報經費,後以是破家,抑鬱以死。”
2.毀滅家庭;使家國破滅。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
唐羅隱《故都》詩:“至竟不如隋煬帝,破家猶得到揚州。”
3.傳說中的妖鳥名。
漢焦贛《易林·坤之蒙》:“城上有烏,自名‘破家’,招呼酖毒,為國患災。”
阅读:165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