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傍

傍字的筆畫:12畫;

I

páng

ㄆㄤˊ

〔《廣韻》步光切,平唐,並。〕

1.旁邊;側近。

《史記·張丞相列傳》:“是時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禮。”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天地鬼神,臨之在上,質之在傍,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毀其道,以從於邪也!”宋蘇軾《秦太虛題名記》:“自普寧凡經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道傍廬舍,或燈火隱顯,草木深鬱,流水上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好言好語都請出去了,隻剩得秀童一人在傍答應。”

清侯方域《寧南侯傳》:“﹝寧南侯﹞一日見道傍駝橐,馳馬劫取之。”

2.本身之外的,別的。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玄應聲慟哭,酸感傍人。”

《敦煌變文集·目蓮救母變文》:“貧道肝腸寸寸斷,痛切傍人豈得知。”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權翰林穿著儒衣,正似白龍魚服,掩著口隻是笑,連權忠也笑。傍人看的無非道是他喜歡之故,那知其情?”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自你去後,你三房裏叔子就想著我這個屋……傍人向我說:‘你這屋是他屋邊屋,他謀買你的,須要他多出幾兩銀子。’”

3.廣。見“傍通”、“傍接”、“傍概”等。

4.漢字的偏旁。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近世有人,為子制名,兄弟皆山傍立字,而有名歭者;兄弟皆手傍立字,而有名機者;兄弟皆水傍立字,而有名凝者。名儒碩學,此例甚多。”

5.偏頗;邪僻。參見“傍門”。

6.偏斜,仄曲。參見“傍蹊”。

7.見“傍午”。

8.見“傍偟”。

9.見“傍薄”。

10.通“方”。逆,倒轉。參見“傍戟”。

11.通“訪”。訪求。參見“傍薦”。

II

bàng

ㄅㄤˋ

〔《廣韻》蒲浪切,去宕,並。〕

“並”的被通假字。

1.貼近;靠近。

晉左思《蜀都賦》:“爾乃邑居隱賑,夾江傍山,棟宇相望,桑梓接連。”

《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唐杜甫《劍門》詩:“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

前蜀花蕊夫人《宮詞》之七五:“傍池居住有漁家,收網搖船到淺沙。”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聞小姐﹞照前妝束,騎了馬傍著子中的官轎。”

陳煒謨《狼筅將軍》:“我和他拉過手,傍他坐著,便開始問他:‘朋友,別來二年餘,你生活怎樣?’”

2.伴隨,陪伴。

《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爹先睡,娘先睡,爹娘不比我班輩。哥哥嫂嫂相傍我,前後收拾自理會。”

3.引申為趁著。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麻子》:“《氾勝之書》曰:‘種麻,豫調和田。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傍雨種之。’”

4.順著;沿著。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聖水》:“昔有沙門釋惠彌者,好精物隱,嘗篝火尋之,傍水入穴三裏有餘,穴分為二。”

唐王昌齡《山行入涇州》詩:“徙倚望長風,滔滔引歸慮,微雨隨雲收,濛濛傍山去。”

明袁令紹《雙鶯》第五摺:“我們且漫漫的傍了垂楊,一路訪去。”徐遲《地質之光》:“貨輪有時傍著海岸,在燈塔的照耀下行駛。”

5.依附;依托。

《二刻拍案驚奇》卷七:“婿是守公所擇,頗為得人,終身可傍矣。”

葉之蓁《我們正年輕》三:“我們這個不受表揚不挨批評的中遊組也跟著傍了福,出了名。”

III

bēng

ㄅㄥ

〔《集韻》晡橫切,平庚,幫。〕

見“傍傍”。

阅读:3917

●傍(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