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手

手字的筆畫:4畫;

sh·u

ㄕㄡˇ

〔《廣韻》書九切,上有,書。〕

1.人體上肢腕以下持物的部分。

《說文·手部》:“手,拳也。”

段玉裁註:“今人舒之為手,卷之為拳,其實一也。”

《詩·邶風·簡兮》:“左手執籥,右手秉翟。”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2.指動物前肢或動物前部伸出的感觸器官。

《楚辭·天問》“鼇戴山抃”漢王逸註:“擊手曰抃。”是以鰲的前肢為手。如:觸手。

3.指某些代替手工作的機械。如:扳手;機械手。

4.表示手的動作。執持。

《逸周書·克殷》:“武王乃手大白以麾諸侯,諸侯畢拜,遂揖之。”

朱右曾校釋:“手,持也。”

唐韓愈《故貝州司法參軍李君墓誌銘》:“其在貝州,其刺史不悅於民,將去官,民相率讙譁,手瓦石,胥其出,擊之。”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引入。”如:人手一編。

5.表示手的動作。擊殺。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羆,足野羊。”

顏師古註:“手,言手擊殺之。”

《後漢書·郅惲傳》:“子張垂歿,視惲,歔欷不能言。

惲曰:‘吾知子不悲天命,而痛讎不復也。子在,吾憂而不手;子亡,吾手而不憂也。’子張但目擊而已。

惲即起,將客遮仇人,取其頭以示子張。

子張見而氣絕。”

6.表示手的動作。取。

《詩·小雅·賓之初筵》:“賓載手仇,室人入又。”

毛傳:“手,取也。室人,主人也。主人請射於賓,賓許諾,自取其匹而射。”

元劉祁《歸潛誌》卷十三:“此境絕不可不誌,即手泉研石各題詩。”

7.親手。

《韓非子·難三》:“有間,遣吏執而問之,則手絞其夫者也。”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齊有一奉朝請,家甚豪侈,非手殺牛,噉之不美。”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還有數字在內,須縣君手自拆封,萬勿漏泄則個。”

葉聖陶《北上日記·﹝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二日》:“雲彬之女兒方自臺灣來,手治菜肴。”

8.手跡。

《漢書·郊祀誌上》:“天子識其手,問之,果為書。”

顏師古註:“手,謂所書手跡。”

前蜀貫休《題成都玉局觀孫位畫龍》詩:“我見蘇州崑山佛殿中,金城柱上有二龍。老僧相傳道是僧繇手,尋常入海共龍鬥。”

9.中醫指寸口。

《素問·陰陽別論》:“三陰在手。”

10.手藝;本領。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引漢趙壹《非草書》》:“凡人各殊氣血,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江僕射年少,王丞相呼與共棋。

王手嘗不如兩道許,而欲敵道戲,試以觀之。”

宋姜夔《滿江紅》詞:“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

元湯式《賞花時·送人應聘》套曲:“莫遲留,壯誌應酬,不負平生經濟手。”

11.手中,手裡。指控制、掌握的範圍。

《韓非子·難言》:“宓子賤、西門豹不鬥而死人手。”

唐殷堯藩《李舍人席上感遇》詩:“一官到手不可避,萬事役我徒勞形。”

《宋史·蘇頌傳》:“每發斂,高下皆出吏手。”

蕭紅《生死場》十四:“縫窮婆誰也逃不了他們的手。”

12.指邊,面。

《水滸傳》第七六回:“上手是鐵臂膊蔡福,下手是一枝花蔡慶。”

郭沫若《歸去來·雞之歸去來》:“她們從藤下走過,到西手的南緣上用茶去了。”

13.指次序。

清錢大昕《弈喻》:“甫下數子·客已得先手。”如:第一手資料。

14.指在某種技術或工作中居某種地位的人。

《北齊書·崔季舒傳》:“季舒大好醫術,天保中,於徙所無事,更銳意研精,遂為名手。”如:國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

15.指從事某種行業、活動或作出某種行動的人。

《宋書·黃回傳》:“明寶啟太宗使回募江西楚人,得快射手八百。”

唐崔櫓《過南城縣麻姑山》詩之二:“詩手難題畫手慚,淺青濃碧叠東南。”如:水手;拖拉機手;吹鼓手;打手。

16.量詞。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貨幣計算單位。

清李調元《卍齋瑣錄》卷一:“按手,乃數目字,猶今言一手、兩手也。海貝一枚為莊,四莊為手,四手為苗,見《雲南誌》。”

17.量詞。猶個、隻。

清李鬥《揚州畫舫錄·橋東錄》:“客有邀余湖上者,酒一甕,米五鬥……篙二手,客與舟子二十有二人,共一舟,放乎中流。”

18.量詞。用於技能、技巧。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二》:“瞑想的結果,擬定了兩手太極拳。”露一手絕招。

19.通“首”。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陳知其罪,授手於我。”

洪亮吉詁:“惠棟曰:‘手,古首字。’……今案《家語》作‘授首於我。’”

20.通“杽”。枷鎖。

漢揚雄《法言·問神》:“龍以不制為龍,聖人以不手為聖人。”

李軌註:“手者,桎梏之屬。”

阅读:3700

●手(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