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衣
1.編草為衣。
南朝齊蕭子良《陳時政密啟》之二:“民特尤貧,連年失稔,草衣藿食,稍有流亡。”
《遼史·營衛誌上》:“上古之世,草衣木食,巢居穴處,熙熙於於,不求不爭。”
清昭槤《嘯亭雜錄·梁提督》:“公因率眾卒,草衣卉服,自叢嵐叠嶂間以刀掘路,士卒各懷一鐵釘,踵跡相接,攀釘而上。”
2.引申為粗劣的衣服。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王績》:“論曰:唐興迨季葉,治日少而亂日多,雖草衣帶索,罕得安居。”
明鄭若庸《玉玦記·投賢》:“官人既無處去,隻在老漢家中權住,溫習經史。草衣糲飯,不須掛心。”
3.隱者的衣著。
《後漢書·黨錮傳序》:“至有畫半策而綰萬金,開一說而錫琛瑞。或起徒步而仕執珪,解草衣以升卿相。”
4.指一種藻類植物。生長在陰濕的地方,連帶一層薄土鏟下來可作肥料。
《人民日報》1953.12.5:“今年春天,互助起來以後,他光在這垃田裏就下了二百擔陳壁磚土和一百四十擔草衣。”
阅读:150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