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際

簡體際字的筆畫:7畫;繁體際字筆畫:13畫。

(際,際)

ㄐ〡ˋ

〔《廣韻》子例切,去祭,精。〕

1.縫隙;合縫之處。

《墨子·備穴》:“柱善塗亓竇際,勿令泄。”

孫詒讓間詁引畢沅曰:“縫也。”

《後漢書·張衡傳》:“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

宋司馬光《功名論》:“確然若膠漆之相合,視其際而不可得見也。”

2.靠邊緣的地方。

《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洪興祖補註:“際,邊也。”

晉木華《海賦》:“洪濤瀾汗,萬裏無際。”

宋王禹偁《點絳唇》詞:“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

郭小川《在社會主義高潮中》詩:“呵,歡樂的日子,你不來則已,一來就是無際無邊。”

3.事物的分界;區分。

《莊子·知北遊》:“物物者與物無際。”

成玄英疏:“際,崖畔也。夫能物於物者,聖人也。聖人冥同萬境,故與物無彼我之際畔。”

《文選·王儉〈褚淵碑文〉》:“韻宇弘深,喜慍莫見其際。”

劉良註:“際,涯畔也。”

宋蘇軾《應制舉上兩制書》:“古者有貴賤之際,有聖賢之分。二者相勝而不可以相參,其勢然也。”

4.中間;裡邊。

宋李彌遜《菩薩蠻·富季申見約觀月作此寄之》詞:“敧椅畫樓風,愁生草際蛩。”

柳青《銅墻鐵壁》第十七章:“這麽一提,銀鳳的影子才出現在他腦際了。”

5.泛指處所。

晉陶潛《歸園田居》詩之一:“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五》:“如懸一幅萬仞蒼崖圖,而綴身其間,不辨身在何際也。”

6.會合;交會。

《易·坎》:“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孔穎達疏:“以六五之柔與九五之剛,兩相交際而相親。”

《莊子·刻意》:“精神四達並流,無所不極,上際於天,下蟠於地。”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梁啟超《新史學·中國之舊史》:“而群與群之相際,時代與時代之相續,其間有消息焉,有原理焉。”

7.彼此之間。

《韓非子·難一》:“君臣之際,非父子之親也。”

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天人之際,昭昭然可察而知也。”如:廠際;校際。

8.互相接觸,交往。

《左傳·昭公四年》:“叔孫為孟鐘,曰:‘爾未際,饗大夫以落之。’”杜預註:“際,接也。

孟未與諸大夫相接見。”

《孟子·萬章下》:“萬章問曰:‘敢問交際,何心也?’孟子曰:‘恭也。’”趙岐註:“際,接也。”

9.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呂氏春秋·壹行》:“先王所惡,無惡於不可知。不可知則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之際敗矣。”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兄弟》:“兄弟之際,異於他人,望深則易怨,地親則易弭。”

宋秦觀《禦書手詔記》:“昔唐相權德輿嘗讀太宗所賜手詔,至流涕曰:‘君臣之際迺爾耶!’”

10.指先後交接的時期。

《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後漢書·宣秉傳》:“哀平際,見王氏據權專政,侵削宗室,有逆亂萌,遂隱道深山。”

11.指某種局勢形成的時機。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當戰鬥之際,固當以盡敵為心。”

明葉盛《水東日記·糾彈不承密旨》:“中官曰:‘此際駕將行,何敢進奏?’”毛澤東《你們是全民族的模範人物》:“當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第一個國慶紀念節日快要到來之際,你們在這裏開會是有巨大意義的。”

12.交界;連接。

《左傳·定公十年》:“屬與敝邑際,故敢助君憂之。”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沁水》:“其水際城東註。”

唐韓愈《暮行河堤上》詩:“衰草際黃雲,感歎愁我神。”

13.靠近;接近。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穀水》:“門內東側際城,有魏文帝所起景陽山。”

《北齊書·安德王延宗傳》:“周軍攻東門,際昏,遂入。”

宋楊萬裏《西湖晚歸》詩:“際晚遊人也合歸,畫船猶自弄斜暉。”

清魏源《聖武記》卷六:“其疆域東西三面際海,東西二萬餘裏,南北六千裏。”

14.適逢;恰遇。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一摺:“幸際著太平時世,正遇著豐稔年歲。”

魯迅《書信集·致陳光堯》:“但際此時會,具此卓見之書店,殊不可得。”

15.積;委積。參見“際留”。

16.助詞。

老舍《駱駝祥子》十一:“幹嗎成天際咬著牙跟自己過不去呢?”

阅读:1105

●際(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