澱
簡體澱字的筆畫:11畫;繁體澱字筆畫:16畫。
(澱,澱)
diàn
ㄉ〡ㄢˋ
〔《廣韻》堂練切,去霰,定。〕
1.沈積的泥滓;灰滓。
《爾雅·釋器》:“澱謂之垽。”
郭璞註:“滓澱也。今江東呼垽。”
邢昺疏:“澱,滓泥也。一名垽。”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養羊》:“又方:又去痂如前法。燒葵根為灰;煮醋澱,熱塗之,以灰厚傅。”
2.淤積;壅塞。
宋單鍔《吳中水利書》:“東有蠡河……遇大旱則淺澱,中旱則流通。”
宋沈括《夢溪筆談·雜誌二》:“汴渠有二十年不浚,歲歲堙澱。”
清孫灝《汴城開渠浚壕紀事》詩:“環城塹壕久淤澱,空有其號無其施。”
3.凝滯。
宋葉適《張氏東園送王恭父得殿字》詩:“一春三月雨,亭樹鬱霧澱。”
4.淺水的湖泊。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汶水》:“汶水又西合一水,西南入茂都澱。澱,陂水之異名也。”
孔厥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小梅的姥姥家,也不遠,在白洋澱裏大楊莊。”
5.供牧馬的水草地。
宋呂頤浩《上邊事善後十策·論舉兵之時》:“臣在河北陝西緣邊,備見金人風俗,每於逐年四月初,盡括官私戰馬,逐水草放牧,號曰入澱。”原註:“澱乃不耕之地,美水草去處,其地虛涼宜馬。”
6.藍靛。藍色染料。後作“靛”。詩文中常用以形容青碧色。
宋吳自牧《夢粱錄·江海船艦》:“大洋之水,碧黑如澱。”
元薛昂夫《山坡羊·西湖雜詠》曲:“山光如澱,湖光如練。”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藍澱》:“澱,石澱也,其滓澄殿在下也。亦作澱,俗作靛。南人掘地作坑,以藍浸水一宿,入石灰攪至千下,澄去水,則青黑色。亦可乾收,用染青碧。其攪起浮沫,掠出陰乾,謂之靛花,即青黛。”
阅读:904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