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止

ok8.org > 詞典 > 行止

I

1.行步止息,猶言動和定。

《孟子·梁惠王下》:“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

《後漢書·呂布傳》:“卓(董卓)自知兇恣,每懷猜畏,行止常以布自衛。”

《隋書·南蠻傳·真臘》:“其人行止皆持甲仗,若有征伐,因而用之。”

2.偏指行動;活動。

《列子·天瑞》:“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這些時猶煩唇齒。聽嚴城鼓已三撾,六街中少人行止。”

3.猶言一舉一動。

晉陶潛《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閨,可象可效。”

明陶宗儀《輟耕錄·鬼爺爺》:“元統間,杭州鹽倉宋監納者,嘗客大都,求功名不遂,甚至窮窘,然頗慎行止,不敢非為。”徐興業《金甌缺》第一章四:“東京人並非因為她(李師師)的性情乖張、行止獨特,而是因為她也具有他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弱點才把她捧紅的。”

4.行蹤。

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歸》詩:“別離同雨散,行止各雲浮。”

巴金《新生》一:“我們特地請他來和你商量關於你以後的行止。”

II

品行。

《舊唐書·韋貫之傳》:“同列以張仲素、段文昌進名為學士,貫之阻之,以行止未正,不宜在內庭。”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摺:“夫人,今日卻知老僧說的是,張生決不是那一等沒行止的秀才。”

《醒世姻緣傳》第二六回:“一個秀才叫是麻從吾,不要說那六府裏邊數他第一個沒有行止,隻怕古今以來的歪貨,也隻好是他第一了。”

阅读:1146

●行止(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