籤
籤字的筆畫:23畫;
(籤,簽)
qiān
ㄑ〡ㄢ
〔《廣韻》七廉切,平鹽,清。〕
1.指竹片或紙片上寫有文字符號的一種標識。
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四引漢服虔《通俗文》:“記識曰籤。”
《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我先合他要了兩枝籤,你我先進去罷!”如:標簽;浮簽。
2.指書籤。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讀《小品》,下二百籤,皆是精微,世之幽滯。嘗欲與支道林辯之,竟不得。”
徐震堮校箋:“籤,謂書籤,有疑難處,加籤以誌之。”
3.簽註處理意見的一種公文。
《宋書·自序》:“﹝沈亮﹞所著詩、賦、頌……白事、牋、表、籤、議一百八十九首。”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牒之尤密,謂之為籤。籤者,纖密者也。”
4.指對公事簽署處理意見。
《宋書·自序》:“郡界有古時百揭,蕪廢歲久,亮籤世祖修治之。”
5.書卷、畫軸封套所用的牙質帙籤。多懸於卷軸旁。也稱“牙籤”。
《新唐書·藝文誌一》:“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其本有正有副,軸帶帙籤皆異色以別之。”
唐司空曙《奉和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香卷青編內,鉛分綠字中。綴籤從太史,鏘珮揖群公。”
唐殷文圭《贈戰將》詩:“陣前戰馬黃金勒,架上兵書白玉籤。”
宋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之一:“或是古史書,脫落簡與籤。”
6.泛指書籍卷帙。
唐孟郊《讀經》詩:“儒書難借索,僧籤饒芳馨。”
宋張耒《赴亳州教官次韻和中書舍人及亳守晁美叔見贈》:“牙懸喜校鄴侯籤,藤織新成沈郎笈。”
7.書籍的封面題簽。
宋沈與求《維心方刊正三國史某以精筆遺之蒙餉大篇為謝》詩:“我持妙穎急送似,標題珍重存華籤。”
宋周密《癸辛雜識後集·賈廖刊書》:“﹝廖群玉諸書﹞《九經》本最佳。凡以數十種比校,百餘人校正而後成……其裝褫至以泥金為籤。”
8.舊時官府拘捕、懲罰犯人的憑證。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不由分說,撒下一把籤來,兩邊如狼如虎的公人,把舵工拖翻,二十毛板,打的皮開肉綻。”
9.尖銳細長的桿狀物。
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二引晉葛洪《字苑》:“以籤貫肉炙之者也。”
唐韓愈《苦寒》詩:“將持匕箸食,觸指如排籤。”
宋範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之六:“溫飽閉門吾事辦,異時書判指如籤。”
清馮桂芬《續郡誌記兵》:“三將同時督洋槍隊逼賊營,拔籤逾濠,賊砲彈雨註。”
10.古蔔具。民間或寺廟中供求神佛蔔問吉兇所用的籤牌。多竹製,常寫有文字符號或詩句。
宋文瑩《玉壺清話》卷三:“﹝盧多遜﹞方幼,其父攜就雲陽道觀小學。時與群兒誦書廢壇上,有古籤一筒,競往抽取為戲。”
清袁枚《新齊諧·沈姓妻》:“沈清晨赴法華山嶽廟,默許其事,占得上上籤。”
冰心《我的故鄉》:“家裏有人還到廟裏去替我母親求籤。”
11.古代夜間計時報更用的竹簽。
南朝梁元帝《秋興賦》:“聽夜籤之響殿,聞懸魚之扣扉。”
《陳書·世祖紀》:“每雞人伺漏,傳更籤於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籤於階石之上,令鎗然有聲。”
12.貫穿;刺;插。
《說文·竹部》:“籤,一曰銳也,貫也。”
元曾瑞《行香子·嘆世》套曲:“名利相籤,禍福相兼,使得人白髮蒼髯。”
明馮惟敏《水仙子帶折桂令·鞋杯》曲:“筍兒尖,籤破了鼻梁。”參見“籤爪”。
阅读:106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