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誤
(迷誤,迷誤)
1.迷惑謬誤。
《三國誌·魏誌·公孫度傳》“淵遣使南通孫權,往來賂遺”裴松之註引三國魏魚豢《魏略》:“既不欲勞動幹戈,遠涉大川,費役如彼,又悼邊陲遺餘黎民,迷誤如此。”
唐駱賓王《和道士閨情詩啟》:“類西秦之鏡,照徹心靈;同南指之車,導引迷誤。”
宋王禹偁《謝賜禦製逍遙詠秘藏詮表》:“足可以指迷誤於群生,扇穆清於四海。”
孫中山《行易知難·知行總論》:“欲使後知後覺者,了然於向來之迷誤,而翻然改圖。”
2.使迷惑;貽誤。
漢焦贛《易林·損之謙》:“闇昧冥語,轉相迷誤。”
《資治通鑒·晉惠帝永寧元年》:“逆臣孫秀,迷誤趙王,當共誅討。”
明袁宗道《論文下》:“其持論大謬,迷誤後學,有不容不辨者。”
阅读:103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