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
皓字的筆畫:12畫;
hào
ㄏㄠˋ
〔《集韻》下老切,上皓,匣。〕
亦作“皜”。
1.光明;明亮。
《詩·陳風·月出》:“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宋王安石《己未耿天騭著作自烏江來予逆沈氏妹於白鷺洲遇雪作此詩寄天騭》:“朔風積夜雪,明發洲渚淨。開門望鍾山,松石皓相映。”參見“皓日”。
2.映射,照耀。
南朝宋謝惠連《搗衣》詩:“夕陰結空幕,宵月皓中閨。”
3.白;潔白。
漢班固《幽通賦》:“皓爾太素,曷渝色兮。尚越其幾,淪神域兮。”
《文選·郭璞〈江賦〉》:“揚皜毦,擢紫茸。”
李善註:“皜,白也。”
元鄭祐《送友還鄉》詩:“青雲一蹉跎,鬢髮日已皓。”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三:“李群玉《雨夜》詩:‘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觀此悲感,無髮不皓。”
曹靖華《飛花集·風物還是朱蘭好》:“右江和紅水河的清流紅波,映帶左右,顯得它分外眉清目秀,齒皓顏紅。”
4.借指老翁;白髮老人。
漢班固《幽通賦》:“紀焚躬以衛上兮,皓頤誌而弗傾。”
唐李白《金陵歌送別範宣》:“送爾長江萬裏心,他年來訪南山皓。”參見“商山四皓”。
5.見“皓樂”。
6.通“昊”、“浩”。廣大貌;虛曠貌。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皜如江海,鬱若昆鄧。”參見“皓天”、“皓皓”。
7.姓。
春秋越有皓進。見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阅读:185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