衽
衽字的筆畫:9畫;
rèn
ㄖㄣˋ
〔《廣韻》汝鴆切,去沁,日。〕
1.衣襟。指上衣前交領部分。
《禮記·喪大記》:“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
鄭玄註:“左衽,衽鄉左,反生時也。”
孔穎達疏:“衽,衣襟也。生鄉右,左手解袖帶便也;死則襟鄉左,示不復解也。”
《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邢昺疏:“衽謂衣衿,衣衿向左,謂之左衽。”
錢玄《三禮名物通釋·衣服·衣裳》:“常服均右衽,死者之服用左衽。外族亦有左衽者。”
2.衣襟。指上衣兩旁形如燕尾的掩裳際處。
《儀禮·喪服》:“衽二尺有五寸。”
鄭玄註:“衽所以掩裳際也。二尺五寸,與有司紳齊也。上正一尺,燕尾一尺五寸,凡用布三尺五寸。”
錢玄《三禮名物通釋·衣服·衣裳》:“後代上衣,無中間一尺正方之要,亦無兩旁此燕尾之衽。”
3.衣襟。泛指上衣的前幅。
《楚辭·離騷》:“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王逸註:“衽,衣前也。”
《文選·潘嶽〈秋興賦〉》:“且斂衽以歸來兮,忽投紱以高厲。”
李善註:“衽,襟也。”
4.整理衣襟。
漢劉向《新序·節士》:“正冠則纓絕,衽襟則肘見,納屨則踵決。”
《後漢書·左周黃傳論》:“拂巾衽褐,以企旌車之招矣。”
5.衣袖。
《管子·弟子職》:“先生將食,弟子饌饋。攝衽盥漱,跪坐而饋。”
漢劉向《列女傳·魯季敬姜》:“所與遊處者,皆黃耄倪齒也。
文伯引衽攘卷而親饋之。”
前蜀魏承班《滿宮花》詞:“少年何事負初心,淚滴縷金雙衽。”
清王念孫《讀書雜誌·漢書八》“斂衽”:“衽謂袂也。
《廣雅》曰:‘袂、衽,袖也。’‘衽,袂也。’此雲‘斂衽而朝’,《貨殖傳》雲:‘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是衽即袂也。”
6.臥席。指床褥。
《儀禮·士喪禮》:“衽如初,有枕。”
鄭玄註:“衽,寢臥之席也。”
《新唐書·韓滉傳》:“滉雖宰相子,性節儉,衣裘茵衽,十年一易。”
7.引申為寢宿。參見“衽金革”。
8.連結棺蓋與棺木的木榫。兩頭寬,中間窄,形似衽,故名。
漢人名“小腰”。
《禮記·檀弓上》:“衽每束一。”
孔穎達疏:“衽,小要也。其形,兩頭廣,中央小也。既不用釘棺,但先鑿棺邊乃兩頭合際處作坎形,則以小要連之,令固棺並相對。每束之處,以一行之衽連之若豎束之處,則豎著其衽以連棺蓋及底之木,使與棺頭尾之材相固,漢時呼衽為小要也。”參閱清黃生《義府·衽》。
阅读:1148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