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
蠢字的筆畫:21畫;
ch·n
ㄔㄨㄣˇ
〔《廣韻》尺尹切,上準,昌。〕
1.蟲類蠕動。引申為騷動,動亂。
《書·大誥》:“有大艱於西土,西土人亦不靜,越茲蠢。”
孔傳:“四國作大難於京師,西土人亦不安,於此蠢動。”
孫星衍疏:“蠢者,《釋詁》雲:‘動也。’”
《梁書·武帝紀上》:“社廟之危,蠢焉如綴。”
2.愚昧;愚蠢。
漢王充《論衡·自然》:“時人愚蠢,不知相繩責也。”
唐韓愈《答陳生書》:“仁義存乎內,彼聖賢者能推而廣之,而我蠢焉為眾人。”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楊旭拉拉許寧說:‘看,蠢東西們把看守所的牌子都摘下來啦!’”
3.笨拙;粗俗。
《文選·張衡〈南都賦〉》:“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
李善註:“菌蠢,是菌貌也。”謂菌的形狀粗短難看。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促織》:“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八:“那時候,趙主任也不叫趙主任,叫趙--啥的,說出來可蠢。”
4.引申為粗重。
瞿秋白《鐵花》詩:“那地方錘子的聲音來得蠢,那地方金鐵的聲音來得緊。”
5.小貌。參見“蠢居”。
阅读:107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