痼
痼字的筆畫:13畫;
gù
ㄍㄨˋ
〔《廣韻》古暮切,去暮,見。〕
1.積久難治的病。
唐獨孤及《賀櫟陽縣醴泉表》:“靈源酌而不竭,沈痼飲而皆痊。”
宋顧文薦《船窗夜話·後學訓》:“身不遠聲利,甚於阱;骨不脫俗氣,甚於痼。”
《剪燈新話·翠翠傳》:“坐得詩,知其以死許之,無復致望,愈加抑鬱,遂感沈痼。”
2.積;久。
宋蘇洵《上歐陽內翰第一書》:“而飢寒衰老之病又痼而留之。”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一》:“今之庸醫,不能生人,亦不敢殺人……致人於不生不死之間,而病日深日痼。”
3.長期養成不易改變。
唐杜牧《上李中丞書》:“嗜酒好睡,其癖已痼,往往閉戶便經旬日,弔慶參請,多亦廢闕。”
4.指長期養成不易改變的癖好。
清龔自珍《題蘭汀郎中園居三十五韻》:“菀枯良難論,神明各成痼。”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致趙秋舲書》:“寫我風雨懷,療我煙霞痼。”
5.乾涸。
宋曾鞏《廣德湖記》:“既成,而田不病旱,舟不病痼,魚雁茭葦果蔬水產之良,皆復其舊。”
6.通“錮”。禁錮。參見“痼沒”。
阅读:117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