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
1.純真之一。道家認為“一”為世界萬物之本,永恒不變。
南朝齊顧歡《夷夏論》:“佛號正真,道稱正一,一歸無死,真會無生,在名則反,在實則合。”
唐盧照鄰《病梨樹賦》:“高談正一,則古之蒙莊子;深入不二,則今之維摩詰。”
南唐譚峭《化書·道化·正一》:“命之則四(虛、神、氣、形),根之則一,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是謂正一。”
2.道教的一派。原為五鬥米道,為東漢張陵所創。傳說太上老君親授張陵《太平洞極經》、《太玄經》、《五鬥經》、《正一經》各若幹卷。
張陵傳授於後裔及其門徒。後張陵被尊為“天師”、“正一天師”,其所創之道派亦稱為“天師道”、“正一道”。
唐宋後南北天師道與上清、靈寶等道派逐漸合流,統稱為“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經》,崇拜鬼神,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祈福禳災等。
《舊唐書·隱逸傳·司馬承禎》:“﹝承禎﹞事潘師正,傅其符籙及辟穀、導引、服餌之術。
師正特賞異之,謂曰:‘我自陶隱居傳正一之法,至汝四葉矣。’”
《元史·釋老傳·張與材》:“八年,授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這一房道士,世傳正一道教,善能書符遣將,剖斷人間禍福。”
阅读:141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