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
簡體闡字的筆畫:11畫;繁體闡字筆畫:20畫。
(闡,闡)
ch·n
ㄔㄢˇ
〔《廣韻》昌善切,上獮,昌。〕
1.開闢;擴大。
《史記·秦始皇本紀》:“闡並天下,甾害絕息,永偃戎兵。”
晉左思《吳都賦》:“闡闔閭之所營,采夫差之遺法。”
唐劉禹錫《代裴相公進東封圖狀》:“伏惟陛下丕承耿光,再闡鴻業。”
清郭麟《靈芬館詞話·〈詞綜〉鑒別精審》:“本朝詞人,以竹垞為至,一廢《草堂》之陋,首闡白石之風。”
2.顯露。
《呂氏春秋·決勝》:“隱則勝闡矣,微則勝顯矣。”
唐梁肅《漢高士嚴君釣臺碑》:“名闡於漢光武之世,《東觀書》實載其事。”參見“闡幽”。
3.打開。
《文選·班固〈東都賦〉》:“於是聖皇乃握乾符,闡坤珍。”
呂延濟註:“闡,開也。”
唐白居易《嚴十八郎中在郡日改制東南樓因名清輝未立標榜徵歸郎署予既到郡性愛樓居宴遊其間頗有幽致聊成十韻兼戲寄嚴》:“看山倚前戶,待月闡東扉。”
4.闡發,闡明。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至精而後闡其妙,至變而後通其數。”
唐韓愈《論佛骨表》:“群臣材識不遠,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聖明,以救斯弊。”
清方以智《東西均·源流》:“此有地心之理,古人未闡,俟人悟耳。”
5.通“繟”。舒緩。
《廣雅·釋詁》:“繟,緩也。”
王念孫疏證:“王裒《四子講德論》雲:‘嘽緩舒繹。’馬融《長笛賦》雲:‘從容闡緩。’‘嘽’、‘闡’並與‘繟’通。”參見“闡緩”、“闡諧”。
6.古邑名。
春秋魯地。在今山東寧陽西北。
《春秋·哀公八年》:“齊人取讙及闡。”
阅读:128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