靄
簡體靄字的筆畫:19畫;繁體靄字筆畫:24畫。
(靄,靄)
·i
ㄞˇ
〔《廣韻》於蓋切,去泰,影。〕
〔《廣韻》烏葛切,入曷,影。〕
1.雲氣;煙霧。
晉陸機《輓歌》之二:“悲風徽行軌,傾雲結流靄。”
宋柳永《雨霖鈴》詞:“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摺:“夜深香靄散空庭,簾幕東風靜。”端木蕻良《渾河的急流》:“在平時,這兒應該有炊煙四起了,但是沒有,除了早煙就是朝靄。”
2.籠罩貌。
唐陳標《秦王卷衣》詩:“秦王宮闕靄春煙,珠樹瓊枝近碧天。”
宋文天祥《發鄆州喜晴》詩:“余子戒明發,飛霧靄郊丘。”
元倪瓚《六月五日偶成》詩:“坐看青苔欲上衣,一池春水靄餘暉。”
3.引申為繚繞。
唐元稹《落月》詩:“蚊聲靄窗戶,螢火繞屋梁。”
4.晦暝貌。
唐王昌齡《鄭縣宿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詩:“飛雨祠上來,靄然關中暮。”
唐劉長卿《晚次湖口有懷》詩:“靄然空水合,目極平江暮。”
5.濃盛貌。
陶曾佑《中國文學之概觀》:“惟《陳情》一表,仁孝之意靄如。”
6.通“藹”。和氣貌。
蘇曼殊《絳紗記》:“老人置其網,靄然言曰:‘客何謂而泣也?’”
阅读:136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